2014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设计各显独特风韵
郑州武汉苏州:地铁新线再增

    □ 通讯员 李再良

    2013年12月28日,由中国铁建铁四院总体设计郑州地铁1号线、武汉地铁4线一期和苏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开门迎客。

    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起于西流湖站,终于体育中心站,线路长26.2公里,均为地下线,设站20座。它的建成通车,使中原人民翘首期盼的地铁梦想成为了现实。

    武汉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全长16.5公里,均为地下线,设站15座,连接武汉火车站和武昌火车站,是国内首条连接两大火车站的地铁,也是武汉最早开工的地铁。该线与先期开通的1、2号线构成大武汉“工”字形的轨道交通网络,实现了高铁、城铁、地铁“三网”间的快速无缝换乘。

    苏州地铁2号线贯穿苏城南北,起于苏州相城区京沪高铁苏州北站,终点位于吴中区宝带桥南站,线路全长26.557km,设站22座。它与已投运的1号线形成“十”字型线网换乘骨架,带领古城苏州在全国地级城市中率先跨入地铁网络化运营时代。

    工程技术创新

    铁四院在郑州地铁玩转“尖板眼”

    铁四院在郑州地铁1号线设计中引入了国际先进的地铁运营理念,节能、环保在工程设计和设备系统招标中成为重要指标。

    铁四院郑州地铁1号线项目设计总体负责人吕小应说,本工程主要技术创新有以下三项:

    郑州地铁能量转换系统技术全国独有,甚至世界领先。为减轻列车重量、降低运营过程中的能耗,1号线一期工程将列车车载制动电阻移至地面。经计算,采用制动电阻地面化方案,节省工程投资约2000万元,每年节电约105万度。

    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在郑州深基坑工程中首次得到应用。吕小应介绍说,郑州1号线自京广铁路以西地段地貌单元属黄淮冲积平原地区,为富水区。为妥善处理地下水对基坑工程的影响,在1号线试验段工程中的农业南路站、东风南路站首次采用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并获得成功,属郑州地区首次成功施做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经对比,三轴搅拌桩的止水效果明显优于高压旋喷桩。

    通信系统采用了软交换。铁四院在设计中准确把握电话交换技术向IP化转变的发展动向,在1号线一期工程中引入软交换技术方案。该软交换系统增强了系统安全可靠性,提高了建设和维护工作效率。并通过此次研究及试验,选择最先进的、可实施的技术,率先在全国地铁行业使用先进技术进行组网,实现科技地铁的目标,带动行业内此项技术的发展。

    借鉴香港地铁设计经验

    武汉地铁4号线在全国首创“同站台连续换乘”模式

    铁四院主管武汉地铁设计的副总工程师熊朝辉介绍,武汉地铁4号线工程最大的设计亮点是该工程和2号线在洪山广场、中南路两个车站交会,首创了国内同站台连续换乘模式。该换乘模式借鉴了香港地铁设计经验,中南路站采用双岛平行连续换乘,车站为地下二层双岛四线,二号线在中间,四号线在两侧;洪山广场站为地下二、三层同站台换乘,二号线上下重叠布置于车站西侧,四号线上下重叠布置于车站的东侧。在方案确定后,4号线中南路站—洪山广场站盾构区间与武汉2号线中南路站—洪山广场站区间同步施工。

    彰显江南韵味

    苏州2号线之车站与人性化设计

    苏州地铁2号线是铁四院在华东地区继苏州1号线之后第二条总体总包设计建成的地铁线路。据铁四院苏州地铁2号线项目设计总体王华兵介绍,在保留苏州1号线的设计经验之外,苏州地铁2号线更加注重细节和人性化设计,处处体现古城苏州的韵味和特色。

    该工程的装修设计主题为“水乡彩韵”,高端大气上档次。如阳澄湖中路站“璀珠花韵”,苏州火车站“人家枕河”与“园林意象”,山塘街站“山塘古风”,石路站“南濠寻仙”等特色文化墙处处透着苏州韵味。这些站点也成为了市民争相拍照留念的“景点”。

    另外,在人性化设计方面,苏州地铁2号线设计更注重精雕细刻,在细节之处体现功能性与实用性、经济性的完美统一。如苏州地铁2号线对空调出风口进行了改进,无论乘客在车厢的哪个位置,空调风吹着都会感觉比较柔和;色彩明亮的普通座椅为黄色,爱心座椅为蓝色,易于分辨;列车内部充分考虑乘客需要,车辆中的竖杆、横杆和垂直拉环适合不同身高的乘客,每辆车均设置了老弱病残孕专座、残疾人轮椅专用区,并有特殊装置方便残疾人轮椅固定。这些虽然只是微调,但对乘客来说,更显贴心。

    凭着多年的坚持与探索,铁四院地铁设计迎来了集中收获期,承担总体总包设计的地铁线路多达39条,成功跻身全国地铁设计第一方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