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医保高结余是一面镜子
李 颖

    作为一项“救命钱”的医保基金,如今在运行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医保巨额基金结余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六次年会上,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雷海潮指出,到2012年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累计结余7644亿元,医保基金出现“钱多到花不出去”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方面是民众看病难看病贵,另一方面,大量医保基金却花不出去,这无疑是很不正常的现象。毕竟,国家设立医保基金的目的,在于集聚众人之力,分担单个公民的医疗风险,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因此,医保的钱,应当尽可能花出去,积极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倘做不到这一点,参保者的医疗保障水平必然下降,医疗负担也大大加重。

    当然,也得承认,医保基金保留一定比例的结余作为风险准备金是必要的。“手有余粮,心里不慌”,对这句俗语国人深信不疑,常奉若圭臬。但攒余粮,从来就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就是为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时能临危不乱,从容挺过,因而,余粮达到一定基准线就足矣;饿着肚子营养不良了也要使劲攒,显然就不科学。

    依照国外经验,即便发生大的疫情或公共卫生危机时,考虑到政府定会通过财政拨款干预,医保基金“余粮”维持在10%,足以应对来年突发的各种风险。在大部分发达国家,医保基金的结余比例一般控制在10%以下的水平,如德、法等国医保基金一般只需要相当于3个月支出的储备规模。而在国内,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医保基金结余已然突破基准线,雷海潮也承认“资金没有用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显然,以低保障换来的高结余,并不是医保基金追求的本来目标。

    对于医保结余的担忧,并非始自今日。既“用不好”,也“管不好”,一直都是医保基金的两大污点。还需要说明的是,医保巨量结余,仅仅反映了一个整体概况,在惊叹之余,也不该忽略的是医保产品品种、地区之间的差异。其实,结余率过高,并不意味着所有地区、不同种类的医保都结余,医保大家庭内部的结构性差异可谓泾渭分明。应该看到,在现有的医保大家庭中,既有缴费高、待遇水平较高的职工医保,也有缴费低、待遇水平也低的居民医保、新农合,还有正在退出历史舞台的,仅在个别省份存活的公费医疗。如果说对医保基金高结余贡献最大的职工医保是“高帅富”,居民医保、新农合显然就是“穷矮丑”。

    当前医疗保障制度需要转变理念,减少结余,提高报销比例。笔者认为一是尽快实现城乡居民、职工与居民、农民医保上的同等待遇,实现医保全民公平。二是尽快整合全国医保基金资源,实现职工、城镇居民、农民医保全国联网,建立全国医保基金统一管理模式,提高全国性医保基金的统筹能力、调度能力、保障能力。三是注重提高医保基金统筹层次,打通医保基金的流转通道,实现更高水平的统筹,让医保基金惠及更多的人。四是应不断扩大医保覆盖面、提高各类医保报销比例,降低报销门槛,惠及所有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