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出口大幅萎缩,而另一大动力——投资同样饱受诟病。为此,中国经济增长的未来被寄望于消费,以扩大内需为主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崇。
然而,对于消费拉动的主张却遭遇到了不同的声音。有观点认为,中国和印度在内的亚洲国家不应该学习消费拉动增长的西方模式,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现在对资源的定价根本就是免费的,如果走消费拉动增长的模式,无异于是对自然资源的另一种形式的掠夺,也将很快达到增长极限。
中国提出消费拉动当然不是走西方的模式。因为我们很清楚,中国本身的资源状况与人口实际都决定了不可能像欧美那样过度的消费。但在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人民的实际消费水平提升不高也是事实。并且,中国内需市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确实有待进一步的发挥,用内需市场代替出口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消费拉动本身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大的经济政策导向,是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亿万民众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当然,反对消费拉动的观点也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中国经济发展要健康发展,不能只要消费不要投资,而是应该对投资的导向进行新的调整。诚如经济学家林毅夫所讲的,经济增长最终要靠技术创新带来新产业、新产品和更高的附加值。这也是中国经济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根本所在。技术创新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直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所以,把投资引导到技术创新中来,让资本更多地支持技术创新,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强大的动力。
但是,资本又是逐利性的。利润率是吸引资本或者说投资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刚刚发布的《2013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500强中的268家制造业企业利润不及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差距更是在10倍以上。这些数据反映了制造业“空心化”的现实,也表明技术创新在吸引投资上之难。面对这一窘况,政策导向除了要鼓励消费之外,更应该注重启动“创新消费”,引导投资向技术创新集聚,优化使用新技术新产品的政策环境。比如,鼓励采购技术创新企业的“首台套”设备,为新兴产业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引导消费者改变传统的消费方式,等等。这些都有利于降低技术创新投资的风险,提高企业、行业的利润率,让企业敢于投资技术创新、能够从技术创新投资中尝到甜头,自然就增加了全社会投资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也会给经济增长带来更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