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就缺乏灵魂;没有科技重大专项的引领,自主创新就失去了方向。这是济宁市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的经验。截至10月底,济宁市推荐申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280项,实施近百项,获得扶持资金超过2.2亿元。其中,13个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获1亿元资金扶持,争取项目数量及资金量均创历史新高。这些重大专项取得了一批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为提升济宁市新兴产业、主导产业的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围绕重大关键技术完善产业链
国内外科技发展史无一例外地诠释着“一招制胜”的道理。这“一招”就在于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重点突破,更重要的是,这“一招”实际得力于科技重大专项的“一手”助推,而“制胜”的背后,必然能带动一批相关产业链条的延伸与持续扩张。随着重大专项的实施,一批标志性的成果已经开始在引领相关产业快速平衡发展中发挥作用。
在新材料产业领域,由泰山玻璃纤维邹城有限公司承担的超细电子玻纤D450纱专项正在建设世界上单体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生产工艺最先进的年产5万吨产品生产线,可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解决行业发展的重点难题和技术瓶颈,推动下游覆铜板—印刷线路板等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拉伸产业链,引领我国超细电子纤维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山东科大鼎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高性能长跨度低弧度键合金丝专项在提纯、熔铸、配方、拉丝、复绕等工序上的6项重大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实施后将形成年产5亿米高性能长跨度低弧度键合金丝的生产能力,广泛应用与集成电路封装,促进上游黄金原材料业、下游电子产业链的发展。
济宁利特纳米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无污染石墨烯绿色生产专项已研发出10余种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石墨烯纳米材料,率先建成世界上首套绿色无污染石墨烯生产装置,将形成石墨烯生产、石墨烯能源材料、石墨烯复合材料、石墨烯水处理/海水淡化材料等多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在农业领域,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花生良种快繁和加工技术专项在行业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率先研发花生种子无损脱壳包衣技术体系,建成现代化花生种子加工流水线,通过种子繁育、加工、包衣、储运等技术的集成,完善种子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该项目将加快花生良种产业化,加速品种升级换代,进一步强化我省作为北方区和东北早熟区花生供种基地的优势地位。
实施的重大专项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骨干创新产业链,不仅加快了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而且在产业化过程中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科技支撑。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促进了各类创新资源的集聚,通过创新活动将相关的创新参与主体连接起来,实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目标。引进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转化了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形成了项目实施、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一体化推进的创新链条,提升了区域的创新能力。
——要素聚集。据悉,济宁市人才引进与培养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五支人才队伍”正茁壮成长,形成了海内外领军人才、传统产业急需人才领航,创新创业管理人才、优秀青年人才、专业性服务人才后补的相得益彰的人才队伍格局。同时着力聚集创新要素,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依托山东省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建设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形成科技平台、科技金融、科技人才高度聚集的区域创新高地。成立鲁南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为技术转移、企业管理、知识产权、融资等方面提供具备生态多样性特点的创新环境。高标准建设国家煤及煤化工检测中心、国家LED检验检测中心、中科院计算所济宁分所、市科技与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园、省科学院济宁分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济宁分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济宁分院等技术创新平台,引进优质科技资源,突破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协同创新。科技重大专项在实施过程中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了产学研用结合的机制,发挥企业主体和科技服务业作用。我市科技重大专项实施过程中还做了一项有益的探索,启动“行业整体创新”模式,即建立产业技术联盟,以由龙头企业发起组建的行业技术联盟为主体,围绕行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定向产学研合作,与国内外实力最强的企业、高校院所、研发团队共建研发平台,提升行业创新能力。我市目前承担的重大专项,全部实现企业牵头,超过90%企业实现了联合国内外行业主要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通过团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项目进程。无污染石墨烯绿色生产专项承担单位利特纳米公司联合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启动建设济宁首个国家级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正是看中了以利特纳米公司为代表的石墨烯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和以鲁南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为代表的技术转移与服务模式。
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
根据科技项目承担单位从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发展的需求,除无偿项目资金扶持、创新绩效奖励外,采用初创期天使基金培育、成长期科技信贷支持、成熟期股权直接投资和上市培育的科技金融资金支撑体系,健全完善创新资金链,着力建设“创投投一块、担保保一块、银行贷一块、政策补一块、平台扶一块”的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正在建设的济宁科技金融中心,已成为助推重大专项承担单位成长的新引擎,重大项专项获融资后,在科技部门继而享受跟进投资、贷款贴息、股权奖励等科技金融优惠政策,撬动社会、金融机构更大资金投入科技创新。越来越多的重大专项承担企业因此受益:留美归国博士侯士峰博士领军承担的无污染石墨烯绿色生产专项获得了科技金融天使基金投资,填补了项目产业化资金缺口。
围绕资金链配置服务链
仅2013年该市争取国家、省科技经费达2.2亿元,如何让科技经费投入发挥更大效益?围绕资金投入、使用链,济宁市不断完善政策、创新方式,抓品牌服务促形象提升:《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开展“创新无止境 服务全方位”行动的实施方案》先后出台;科技经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出台了《科技计划与专项经费监督管理办法》《济宁市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市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制度体系;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科技经费投入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统筹各类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投入方式不断创新:在无偿资助经费中探索使用“后补助”方式、按照创新绩效配置经费的方式支持科技重大专项,创新运用科技金融引导基金机制,市场化运作,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风险投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经费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构建市、县科技主管部门、中介机构和承担单位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形成监管合力;通过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实行过程监督、专项审计、财务审计、绩效评价等监管手段;推进经费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建立信用体系,作为今后争取经费的重要依据;同时制定了经费违规问责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