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07日 星期四
黔东南:科技联动“浇灌”特色产业

    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日报讯 (通讯员杨文富 记者刘志强)11月5日,贵州黔东南榕江县车江大坝绿色蔬菜基地里,绿油油的新西兰芥蓝菜长势喜人,几十个农民工在地里穿梭采摘;离基地不远的冷库,农民们正忙着将新鲜蔬菜拣择、打捆、包装、入库,等待装车运往广东、香港。

    “我2010年与广东客商合作投资5000万元,在省、州、县科技合作项目支撑下,在榕江建起了这个3000多亩的优质绿色蔬菜基地,现在每月有200到300吨新鲜蔬菜运往珠三角地区,70%以上直接进入香港市民餐桌,我种蔬菜每年就有2000多万元的收入。”科技特派员、榕江县丰源绿色蔬菜有限公司经理石昌宽说。

    部分通车的厦蓉高速公路和正在加紧建设的贵广高速铁路,给榕江的菜农、果农带来了福音。作为两条快速通道交会点的榕江县,过去交通不便的区位劣势一下变成了优势,该县按照建设贵州蔬菜大县、供粤港及珠三角菜篮子生产基地的定位,把发展绿色蔬菜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来抓,在省州县科技合作资金支持下,依靠专家和科技特派员对蔬菜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引进适销对路新品种,发展优质绿色蔬菜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供应能力和竞争力。目前,全县种植蔬菜7.12万亩,产量4.21万吨。

    石昌宽表示,丰源蔬菜基地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实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机械化耕作等现代化技术进行周年6季生产,生产的日本芥蓝、新西兰菜心、香港学斗、豆苗等各种“萨玛”牌精细叶菜,大部分直供香港市场,深受港民喜爱。

    黔东南州科技局局长陈文祥告诉记者,丰源公司在榕江成功发展绿色蔬菜产业,只是近年来他们实施省州县科技合作项目的一个例子。目前,黔东南州的中药材、蓝莓等特色优势产业,在省州县科技合作联动中,正向着优质、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

    “十一五”以来,贵州省科技厅按照“激励科技创新,突出科技运用,推动跨越发展”的思路,创新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联动实施省、州、县科技合作项目,从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去遴选项目予以扶持,引进专家和技术成果,以科技特派员为领头羊,注重品牌打造和产业延伸,使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科技含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不但加速了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广大农户就地就业致富。

    2009年,贵州省科技厅与黔东南州政府、榕江县、施秉县首次签订省州县科技合作协议,三年内共同筹资2700万元,分别建立起“施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合作专项资金”和“榕江县优质蔬菜产业发展合作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支持中药材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优质蔬菜核心区建设、科技人才培养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农村科技骨干和科技二传手培养等。此后,到2012年底,黔东南的剑河、麻江、施秉、榕江、黄平5县先后在中药材钩藤、太子参、蓝莓等产业方面,与省科技厅共同组织实施了5个省州县科技项目合作,先后投入项目经费4800万元,拉动社会投入1.6亿元,大大加速了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在省州县科技合作项目“滋润”下,黔东南州用科技联动精心“浇灌”特色产业,一大批科技合作项目在苗乡侗寨绽放出喜人的“科技强县富民之花”。今年1—10月,榕江丰源公司实现累计供粤港澳蔬菜6580吨,产值5264万元,解决蔬菜基地周边农民1000余人就业,发放农民工资1080万元,实现户均年收入1.2万元左右。2012年,施秉县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7.2万亩,实现总产值7.1亿元,今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区域16个县市发展中药材种植20余万亩,覆盖农户1万余户,农民人均累计增收1万元以上。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