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立平
近来,一本由美国学者撰写的关于中国科技创新的著作,在学术界和媒体引起热议。作者把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比喻为《爱丽丝漫游幻境》中不停奔跑的“红桃皇后”,通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始终紧跟世界前沿,但却很少在前沿突破。尽管这只是解读中国科技创新的一个视角,但却道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未来中国的科技创新模式和路径将是与众不同的。
虽然有两百年来世界工业化国家的历史经验,但今天的中国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深入发展大时代,处于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呼之欲出的前夜,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丰富的人力资源、巨大的增长潜力以及资源能源环境的瓶颈约束,使得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路径异常复杂,必须选择一条顺应潮流大势、符合国情特点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如同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一样,如何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而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
顶层设计要有世界眼光,找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用国际视野审视中国创新实践,把“国际接轨”同中国创新的阶段特征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深入分析国际先进经验背后的制度安排、政策设计和管理思路,有鉴别,有比较,有取舍,不能照搬照抄,照单全收。
顶层设计要直面难点焦点问题。当前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分散重复加剧,呈现“碎片化”和“行政化”倾向,科研人员的竞争流动机制不畅,直接影响了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既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也需要统筹考虑、兼顾各方面利益的权衡,更要有切实可行、稳步推进的实施方案,需要集成科技界、企业界和社会各方面的大智慧。
对于一个后发国家,既有前人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又有传统的国际竞争格局羁绊。需要采取“非对称”策略,集中优势力量,在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工夫,以关键领域的局部突破带动整体创新实力的跃升,抢占竞争制高点,掌握发展主动权。要充分利用“开放式创新”的策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吸引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为我所用,从“嵌入全球制造网络”到“撬动国际知识网络”,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新的转变。有人认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在实际工作中对科技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种观念必须转变。很多科研也许是明天的工作,但今天不开始干,需要时就真的成“远水”了。
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我们追逐百年梦想的新征程中,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将是影响未来中国历史进程的一场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