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发挥优势 精心设计 对接产业
——江苏理工学院深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侧记

    □ 本报通讯员 靳婷婷

    高校该如何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充分发挥科教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在深入开展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学校要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基础,汇聚社会多方资源,大力推进高等学校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适应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

    “我们要把学校打造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的战略融合,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该校校长左健民说。

    左健民介绍,为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每年都召开科技产业与学科建设方面的会议,专题研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制定了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科研工作规划等文件。学校整合优势资源,组建了资源循环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院、商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开设城市轨道交通、汽车服务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等新型专业。

    除此,为引导教师积极为地方企业服务,学校出台有关政策,鼓励教师开展横向合作和创业,鼓励年轻教师(博士)到企业实践。3年共投入经费2000多万元,着力打造了16支科技创新团队、重点建设了10个学科平台、对高层次项目的科学研究工作给予配套支持等,学校科研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创新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学校通过产学研合作委员会、技术转移中心等有效载体,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大院大所,与机械、化工等行业部门,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建立了良性合作互动机制,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3年来,学校在深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机制,出人才,出成果。新增江苏省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江苏省资源循环利用实践教育中心、江苏省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和江苏省报废汽车绿色拆解与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教学平台10个;新增授权国家知识产权308项(含软件著作权),其中发明专利88项;新增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14项,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在国家科技计划04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江苏省重大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专项等8个类别实现零突破。新增纵向项目经费3000多万元,连续三年纵向经费呈现大幅度增长;新增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9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来,学校创新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每位校领导要做到“五个一”,即联系一个教工党支部;联系一个学生党支部;联系一个基层行政单位(班级、系、科室);上一次党课(中心发言、专题讲座);开展一次专题调研,目的是深入群众一线,掌握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认识方面、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出台相关文件政策。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实现了工作作风的转变,过去教授、博士“单打独斗”到如今打造科技创新团队为地方服务,过去政府、企业找上门寻求合作到如今学校主动上门服务。

    “高校服务社会也要有新思路和新突破,要紧密结合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地方传统优势产业,组建协同创新联盟,深化产学研合作内涵,拓展产学研合作广度,在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校党委书记夏东民表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