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一束光何以串起千亿链条?

    □ 本报通讯员 杨书平 本报记者 王延斌

    穿上防护服,戴上卫生帽,套上鞋套……进入浪潮华光光电子公司科研实验室的程序复杂而不苟,对夏伟来说,一切早已习以为常。

    在一颗米粒大小的激光器上腾转挪移,其精度要求比操刀手术更甚。在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之后,这位浪潮华光的技术总监与同事们一道,为公司拿下了世界级的产品,“世界上每两个红光激光器中,就有一个产自浪潮华光。”

    成立于1999年的浪潮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半导体照明产品和激光照明产品。其在业内广为人知,不仅是因为生产出诸多应用产品,更主要的是由于其业务涉及化合物半导体外延材料、光电子器件,通过积极布局半导体照明产业链上游,结束了我国半导体照明芯片只能依靠进口的历史。

    从外延炉一直延伸到应用系统,长久以来,这个中国LED行业龙头企业表现出对全产业链的强烈兴趣,“外延炉—外延片—芯片—器件—应用系统”的LED产业链已经布置完成。

    缺哪儿补哪儿

    隔着玻璃,只见几台大型的炉子在运转。“我们的外延炉温度可以达到1000多摄氏度,它加工得到的薄片就是外延片。”外延片是半导体照明产品中芯片所用的原材料,是由很多物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生长出来的。因此,生长外延片的外延炉是最为关键的设备。

    公司使用的外延炉均采购自德国和美国两家最权威的外延炉生产厂商,一台就需要2000万元左右,而浪潮华光潍坊公司就拥有18台外延炉。“公司扩建时,潍坊高新区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我们每买一台外延炉,潍坊高新区就给我们补贴50%。”浪潮华光公司负责人介绍,潍坊高新区的财政补贴对于企业的发展帮助非常大,让企业有能力尽快扩大产能实现发展战略。

    真金实银支持企业扩张,这一次,“政府之手”对市场行为的介入恰到好处。添了羽翼的大鸟总能一飞冲天。在世界知名LED专家刘恒博士的带领下,这家公司最终打造出自己的56片蓝光外延炉,冲破美、德垄断,将自主产权紧握手中。

    实际上,在潍坊高新区戮力打造LED全产业链条的设计中,“缺哪儿补哪儿”或者“使强者更强”都在决策者的运筹之中。

    千亿链条雄心

    引进美国Veeco公司主要研发人员刘恒博士,创办潍坊绿种子科技公司,打造世界单机产量最大的56片蓝光MOCVD,实现重大装备国产化;引进孙逊运博士创办的星泰克微电子材料公司,实现高硅光刻胶关键半导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引进孙晓东博士高端LED荧光粉和高效发光材料项目;引进赵耀华博士的LED高效散热器项目;与史国均博士就高性能有机硅、白光光源等项目进行洽谈,均已经取得实质进展。

    自2004年开始涉足LED产业,潍坊就举全市之力支持发光产业的发展。在引才之外,还需要“金元战略”。潍坊高端产业发展基金、外延炉引进政府补贴1000万元、LED产品政府采购、集群内不同企业产品的首次配套政府埋单、政府的高端产品推广机制、1300引才工程、加快新兴高端产业发展意见等,无不体现了潍坊市政府对集群发展的重视和不遗余力的扶持。

    作为全国第一个LED照明全覆盖的高科技园区,潍坊高新区近年来的动作频仍,践行着该区打造“外延炉—衬底—外延片—芯片—器件—应用系统”的千亿级产业链条决心。

    按照“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的思路,千亿LED产业链并不是近年来潍坊高新区的唯一手笔。结合自身优势确立方向,政府和企业之手联手,该区在新装备产业、高端功能性材料产业、微电声产业、光伏产业、生物医药的千亿规划上都迈开了实质性的步子。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