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城市有多大,我们的办公室就有多大;马路有多宽,我们的工作范围就有多宽——
扫大街的环卫局长
本报记者 郝晓明 实习生 梁佳麒

    在辽宁省朝阳市的马路上,随便找出一位环卫工人,问问他“老夏”是谁,你都会听到不绝于耳的夸赞。“一个大小伙子,愣是在这干了十多年,一般人做不到啊!” “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打毕业起就跟我们一起扫大街。”“上哪儿找这么好的领导,他的事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不分冬夏和我们一起扫大街,一点没有领导的架子。”……

    这个被众人称赞的“老夏”,名叫夏志国,是朝阳市环卫局副局长、城市道路清扫保洁管理大队大队长。如今,他已在清扫大队工作了17个年头。

    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手抡扫帚的清扫员,城市的环卫局领导,“老夏”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当环卫工无怨无悔

    17年前,夏志国从沈阳建工学院(现沈阳建筑大学)毕业分配到朝阳市环卫处,当了一名看守垃圾箱的保洁员,后又被安排到清扫大队,成了手拿大扫帚的清扫员。“大学生去扫大街,这在当时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同学聚会都没脸去,找对象也成了问题。”提起当年的往事,夏志国嘿嘿一笑。

    “刚刚步入社会,对未来工作和生活充满美好向往的年轻人去扫大街,这确实让人难以接受。”夏志国说,“那时候我整天垂头丧气的,碰到熟人躲着走,不知道自己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下去,我也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今天这样的工作?”

    那段时间,夏志国常常向父母和亲朋好友发牢骚,希望能早一天调离这个被人瞧不起的岗位,可工作上他却也一点没耽误,照常认真清扫大街。

    父亲看出了他的不甘心。这位老教师用话语奠定了儿子未来的路:“干一行爱一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关键是敬业奉献,用心去干,是金子到哪都发光。”环卫处的领导也时常鼓励他:“社会发展离不开环卫,环卫事业需要有知识、有文化、肯付出的年轻人。”

    夏志国坚持了下来。“刚开始时不会抡扫帚,使的劲挺大效果却不好,一天下来腰酸腿疼,手上还磨出了血泡,同组的大姨、大姐看到后都主动过来帮我扫,让我很感动。而且我发现他们不论年龄大小,干起活来都十分认真,再脏再累的活也有说有笑,并没有感到自己干的工作比别人差多少。他们身上的那种真诚、坦诚、无私、乐观的精神,对我影响很大。”

    定下心来干下去。夏志国这一干就是17年!

    “抱怨不如改变,环卫工人确实苦、确实难,确实有人看不起,但我决心改变人们的看法,无怨无悔地坚持下去。我是第一个大学生环卫工人,这碗饭不好吃我也要吃下去,扫大街也要扫出点样子来。”夏志国暗下决心。

    凭借着对工作的热爱和较高的文化水平,1998年6月,夏志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大队骨干。2000年3月,经过民主选举,他当上了清扫大队副大队长;2011年10月,开始担任朝阳市环卫局副局长。

    再苦再累心也甜

    如今,身为环卫局副局长的夏志国仍然坚守在清扫工作的第一线。每天天不亮,他就穿梭在城区的大街小巷,哪条路扫得不干净、不彻底,哪个果皮箱摆放不整齐、擦得不干净,哪条街路的绿化带内有烟头、有杂物,他都了如指掌。

    “环卫工作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能坐屋里听汇报。城市有多大,我们的办公室就有多大,马路有多宽,我们的工作范围就有多宽。”这是夏志国常对大队班子成员讲的话,“岗位变了信念不变,地位变了本色不变。作为基层干部,就是要把群众牢牢记在心里,把他们的利益挂在心头上,为他们做点实事、解决点困难。”

    从当上大队长的那时起,夏志国就一直为提高一线清扫员的待遇奔波努力,一趟趟地找有关部门、找领导、找财政,想方设法多渠道争取资金,使一线清扫员的工资逐步达到了现在的780元。如今,一线清扫员的劳保用品也越来越齐全,夏天有雨衣、雨鞋、遮阳帽,冬天有口罩、手套、棉鞋,确保一线清扫员们“冬暖夏凉”。

    在清扫大队里,清扫员大多为临时工,家庭生活困难,有的年龄较大也没有保险,工资始终处于全市较低水平;各种违章行车行为也时刻危及着他们的人身安全,意外时有发生,一旦遇到意外伤害,清扫员的家庭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难以为继。“每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需要治疗时,他们连几千元的押金都交不上,单位又没有这方面的经费,有时就造成伤员躺在急救室没人管,使清扫员流汗、流血又流泪。”

    2009年,夏志国拿出被评为劳模后政府奖励的4万元钱,捐资筹建了朝阳市心愿城市道路清扫员援助中心,为一线道路清扫员提供应急援助。中心成立以后,在他的带动下,社会各界踊跃捐款,相关部门热心扶持。援助中心自成立至今,已经为82名清扫员提供援助,援助资金累计达48万多元。

    为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夏志国多次与劳动部门沟通,与保险公司协商,给朝阳市的一线清扫员全部上了10万元人身意外伤害险。清扫员们动情地说:“我们都不想有什么闪失,领导想得这么周到,我们工作起来就更放心了。”

    “我就是他们中的一份子”

    40岁的夏志国,因常年在室外工作,看起来像五六十岁的人。“可能我长得比较老,大家愿意喊我‘老夏’,但这个称呼更显得亲切,也说明工人们没有把我当外人。”

    清扫大队有2800多名干部职工,夏志国不仅能叫出管理人员的名字,在大队工作多年的一线清扫员,他也能随口叫出几百人。

    一年365天,夏志国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每天都会接到几十个工人的电话。只要他在办公室,总有群众推门进来,即使再忙,他都耐心听他们反映问题,能解决的,一个一个帮助解决。

    “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清扫员们评价干部,就是看你心里是不是装着他们,工作实不实在。我是他们中的一份子,了解他们的辛酸苦辣,为他们办事,再苦再累我也觉得甜。”

    17年来,夏志国立足本职岗位奉献社会,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市民的认可,先后被评为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创先争优100名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面对这些荣誉,他谦虚地表示,没有各级组织的培养教育,没有工人师傅的言传身教,自己什么也干不成。这些荣誉不是属于他个人的,而是属于全体清扫人员的。

    “艰苦的工作和平凡的生活给了我享用一生的财富,我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城市的清扫工作上,我能做的就是继续用热情服务城市,用真情帮助工人,做一个让群众信赖的领导,做一个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干部。”夏志国话语朴实却坚定有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