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二十年创新机制 新星计划启示多

    □ 柯伦

    ■ 科技半月谈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由北京市科委负责实施,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的形式,重点培养和资助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迄今共有21批1820人入选并获得立项支持,实施20年来已成为首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工作品牌,对人才资助工作有众多的启示。

    科技新星计划实施20年来,形成了其为青年人“雪中送炭”的特色。它表现出了 “大人才观”——自2002年起,科技新星计划率先探索,将资助范围从市属单位扩展到首都地区各类科研单位;它重视从企业选拔人才,企业新星入选比例从2009年的8%增长到2013年的30%左右;它加强社会资源统筹力度,探索“联合培养”模式,于2010年与解放军总医院开展合作;它切实推动了新星间科研合作,2012年启动了交叉学科合作研究项目,两年来,共有“农产品中毒素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建立及产品开发”、“基于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心脏起搏能量包”等20项交叉学科项目获得支持。

    科技新星计划在发展中不断探索、完善,在各方面都形成了新机制。其机制创新的主线,就是坚持遵循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规律,坚持突出重点、协同推进,坚持科学评价、规范管理,把握了“程序严格”与“形式宽松”的尺度,形成选拔、培养、服务和使用的“全过程”管理。

    正因为如此,科技新星计划根据国家创新战略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在涵养和活跃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学科发展、营造创新氛围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充分体现了“科技新星计划”作为“人才孵化器”、“发展加速器”的作用。

    20周年召开大会,新星计划被各方高度肯定。有些管理者认为科技新星计划作为首都地区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不仅在出人才、出成果方面成效显著,并且在科技人才评价选拔、培养使用上进行了大量探索,其意义已远远超过一个人才计划本身,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下一步,新星计划将努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用好用活人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新星计划未来的发展,应该会通过政府、单位、人才各方统筹协调,共同推进,建立长效机制。这一奖励将引导社会各方关心关爱人才,共同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而首都地区广大科技人才也会在鼓励下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做推动发展的模范、协同创新的模范和改革探索的模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