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东英吉利大学(UEA)天文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地球上的宜居条件可能还将持续至少17.5亿年。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的《天体生物学》杂志上。
该研究负责人、UEA环境科学院的安德鲁·鲁斯拜说:“我们用‘宜居带’的概念来估算出的这一时间。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的一定距离范围,在这一范围内的行星温度允许其表面有液态水存在。”地球宜居带寿命是根据日地距离、地球上有液态水存在的温度计算出来的。
人们已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约有1000颗。研究小组以其中一些为样本,研究它们的宜居性随天文和地质时间进化的性质。鲁斯拜说:“我们用星体演化模型来确定一颗行星何时不再处于‘宜居带’,以此估算它的宜居寿命有多长。结果从现在开始,地球将在今后约17.5亿到32.5亿年之间退出‘宜居带’,此后将处于太阳的‘热带’,温度之高会使海洋蒸发。这将是所有生命的终极灭绝事件。”
对人类及其他复杂生命而言,在此前很久就已无法生存——这一过程正在由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所加速。很小的温度变化就会让人类陷入困境,能坚持到最后的只有微生物。再向前回溯同样久的时间,此时地球上刚出现细胞生命。昆虫大约出现于4亿年前,恐龙是3亿年前,开花植物在1.3亿年前,身体结构上的现代人到近20万年才出现——所以,进化出智能生命要花很长时间。
“一个行星的宜居带寿命非常重要。如要进化出复杂生命,可能需要更长的宜居期。研究宜居性标准也非常有用,这让我们能探索其他行星支持生命的可能,掌握在银河系的其他地方,生命可能出现的时期。”鲁斯拜说,“大部分进化被归于幸运事件,这不太实际。复杂的智能物种如人类不可能在地球宜居后几百万年就出现,因为进化过程占去了宜居带寿命的75%。我们认为在其他行星上也类似。”
“我们将地球与8个正处在宜居阶段的行星作了比较,包括火星。我们发现,那些围绕较小质量恒星公转的行星,往往有着更长的宜居带寿命。其中一颗是Kepler 22b,宜居带寿命为43亿到61亿年。更令人吃惊的是Gliese 581d,宜居带寿命达到424亿到547亿年。这颗行星或许会变得温暖可爱,且持续时间长达太阳系寿命的10倍。”
迄今为止,人们尚未发现真正类似地球的行星,但将来在10光年以内,可能就会有宜居类地行星。虽然从天文学来看这非常近,但以现在的技术,要到达那里得花几十万年。鲁斯拜说:“如果我们最终要搬到另一颗行星去,火星可能是最佳选择。它离我们很近,而且能一直保有着宜居带直到60亿年后太阳寿命终结。”(常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