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12日 星期四
“捡垃圾都比读书强”岂止是一声叹息

    ■教育时评

    文·吴佳珅

    九月是高校开学季。前不久,一则有关“捡垃圾都比读书强”的新闻引发热议。据媒体报道,“虽然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但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他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

    在这位父亲看来,用四年的时间打工比读大学要划算。“捡垃圾都比读书强,我们门口捡垃圾的每年都能赚两三万,很多大学生出来都赚不到。”事实上,最近几年放弃高考以及被大学录取但是不去报道的学生数量在进一步增加。“捡垃圾都比读书强”应该属于众多持有“读书无用论”者的一种观点。

    那么,是不是读大学真的只是浪费时间金钱而毫无收获?恐怕并非如此。大学期间是形成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读大学一个很重要的价值是完善人格和开阔视野。而且,更高的学历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容易获得更多的晋升机遇。这些属于长期投资,简单以“用四年的时间打工比读大学要划算”这样的眼前利益衡量欠妥当。

    不过,就目前国内高校教育的整体现状来说,教育回报率普遍不够高,对于普通家庭的吸引力不够大。而且,高校存在的弊端也为人所诟病:课程内容陈腐样式老套,照本宣科的老师不在少数,许多校园中充斥着行政化官僚主义的邪气。更让许多家长所“津津乐道”的是,为数不少的大学生毕业后工资居然不如民工收入高。这一切都对于“读书无用论”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此,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捡垃圾都比读书强”尽管过于极端,但是却有着其合理性的一面。笔者认识的一位朋友,名校研究生毕业后去了一家国有单位。他的工作貌似“高端大气上档次”,而实际每月收入不过数千元,与其初中毕业后在南方打工的表哥收入不相上下。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

    客观地讲,在如今那些放弃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中,或许更多为目前难以恭维的高等教育现状所迫,从事体力或者技术含量不高的职业是迫不得已,并不一定真的有更优选择。

    在目前大学招生规模扩大的现状下,学位已经“贬值”,单单一张毕业证,难以在求职过程中带给毕业生强大的竞争力。在就业不景气的大背景笼罩之下,读大学愈发给人一种没有实际价值的直观感觉,从而使得“读书无用论”占据更大市场。若是要扭转这样的不利局面,需要纠正高等教育中庸俗功利的错误观念和校园中“官本位”的不良气氛。那么,“捡垃圾都比读书强”的评语又岂止是一声叹息可以结束的。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