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23日 星期五
梦在蓝天
——记强军报国的空军英雄试飞员群体(下)
杨燕群 袁强 柳鑫

    时代先锋

    从物理学上说,飞机是借助空气升力飞起来的。然而,空军试飞员的行动又告诉我们,从精神层面讲,飞机是靠他们的自信飞起来的!

    知识不过关,谁敢上蓝天

    200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空警-2000预警机率领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的检阅。

    成功首飞的背后,饱含着一群专家型、学者型空军试飞员的智慧和汗水。

    “雷达分扇区扫描”“降低余油飞行”“增大最大侧风飞行”……试飞员和科研人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千方百计加快空警-2000研制进度。5年后,空警-2000完成定型。

    “一架飞机有数十个子系统,数百个机载成品设备,数万个零部件,数十万个元器件,机载系统软件则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条语句,要想把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最终融合锻造成一把出鞘的利剑,离不开试飞员的学习和探索。”歼-10试飞总师周自全说。

    “试飞员跟最先进的飞机打交道,光有胆子不够,关键是靠脑子。”空军某试飞部队副部队长兼参谋长李吉宽深有感触。飞得多的时候,有时一天要飞五六种机型,每种机型座舱环境都不同,这就考验试飞员的记忆力和反应速度。很多数据不能记混,套用IT业界话说,就是你大脑的“内存”要大,“CPU”要快。

    从“目不识丁”到“学士硕士”,从“勇气型”到“专家型”试飞员,从3人试飞小组到百人试飞部队,翻开空军试飞部队的发展史,一条试飞人才转型图跃然眼前。第一代试飞员是勇气型的,第二代试飞员是技术型的,第三代试飞员是专家型的。特别是第三代试飞员,他们不仅是新型战机的试飞者,也是设计研制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对他们而言,有个更准确的称呼,叫“飞行的工程师”。

    试飞是试错,成败一线间

    初春的一天,风和日丽。

    下午3时左右,战鹰出击。试飞员驾驶某新型战机冲天而起。突然,“嘭”的一声巨响,飞机左右发动机相继喘振,紧接着,双发排气温度急剧升高,发动机瞬间达到超温临界点。

    飞机双发同时喘振超温,概率极低,几十年也不会遇上一次。内行知道,这种情况,往往是发动机烧毁,飞机坠落。唯一的办法就是立即关闭发动机。但是,万米高空,离机场180公里,关闭发动机,就意味着放弃一线生机。

    千钧一发,命悬一线!

    “这是经过漫长研制的宝贝,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辛劳和汗水,如果坠机,一切都要从头再来。”“必须保住发动机,就是死,也要试一试!”生死抉择,试飞员决然选择关掉发动机。

    双发关闭,动力全失!飞机供电中断,仪器失灵,高度、航向、位置等信息全无。

    对于如此特情,选择往往只有跳伞;然而,试飞员却选择了驾机返场!

    于是,最震撼的场面在万米高空上演:只见飞机机头下沉,机尾上翘,高速俯冲,像一支离弦的箭直刺大地……

    下降中,试飞员分别对左、右发进行了多次启动,均失败。片刻,飞机已从万米高空俯冲至5000多米高度,此时,距离机场仍有100公里。

    飞机俯冲进入启动包线后,右发终于启动成功。降至2000多米高空时,左发也启动成功。险情大为缓解,胜利在望。

    然而,谁又会想到,为保护发动机,试飞员竟与死神游戏,数次开关发动机降温。终于在16时04分,在指挥员的指挥引导下,驾驶飞机安全着陆。

    试飞是对风险的挑战,但有时候也需要挑战耐心。

    2012年2月的一天,试飞员单有生带队执行某型轰炸机新型导弹双发齐射任务。

    进入预定空域,按照程序操作。意外却发生了,本应该在20秒内发射出去的第二枚导弹没有任何反应。系统显示导弹仍在正常运转。这个时候,试飞员们无异于坐在火药桶上。

    怎么办?“等!”这个平常简单的话语,此时却显得异常艰难。单有生果断决定,同时他带领大家把飞机保持在发射航路上。

    时间一秒一秒往前捱着,让人焦灼而难熬,大家的眼睛一丝不眨地紧紧盯着仪表,生怕漏掉一点细微的变化。

    40秒时的时候,导弹突然一声长啸,发射了出去。

    多一分风险,多一份胜算

    现今,空军试飞员已成为航空科研工作者的一部分。在飞机研发中,试飞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一样,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专业眼光,参与设计、试验、评估,在各种试验中发现系统瑕疵,找出缺陷和故障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一次,李国恩承担我国某新型导弹发射验证试飞,在空中模拟实验中,他先后发现构成发射条件的设置不合理、火控系统计算机软件缺陷等问题。经过改进,这种火控系统更加符合实战要求,赢得了一线部队飞行员的称赞。

    2002年,国产某新机试飞前,时任空军某试飞部队副部队长的梁万俊作为试飞小组成员,在参加完台上试验和闭环试验后,提出驾驶杆的操纵设计,有点不符合飞行员习惯。事实证明,这个小小的改进,对改善该型战机的操纵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多一分风险,装备就少一分隐患,打赢就多一份胜算。”这是几代空军试飞员们的共同心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