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2日 星期一
贵州:严重旱情中的一片绿色
玉米品种“安单3号”显出抗旱优势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志强 通讯员黎玥)在严重旱情下,贵州安顺市镇宁县大山哨镇双山村石山区半坡地上的玉米,有的仍然郁郁葱葱。安顺市农科所所长张鹏说,他们选育的玉米品种“安单3号”,显出了较强的抗旱优势。

    自6月中旬以来,贵州旱象露头,部分县市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随后,晴热少雨天气持续,气温高、蒸发量大,干旱快速发展。截至目前,88个县(市、区)中有80个县(市、区)发生了不同程度干旱,稻田缺水面积328.8万亩,旱地缺墒面积873.8万亩。旱情严重的地方水田裂缝达到几公分,坡地里的玉米叶片枯黄几乎一遇火星即燃。

    在大季农作物遭受严重旱灾,纷纷出现严重脱水时,贵州省科技厅多年组织科研单位致力培育的农作物抗旱品种,显示出它们的科技优势,均表现出受旱灾影响相对较轻,旱象不明显的特点。比如由安顺市农科所育成的“安单3号”等安单系列品种,因其抗旱、耐瘠薄,在面临频繁发生的旱情下越来越受到农民的认可,今年的“安单3号”等品种销量就比往年增加了30%。这些抗旱品种根系比较发达,即使在贫瘠缺水的坡地栽种,也能抵御比较严重的旱情,降低干旱损失,确保干旱年份农民也能有较好的收成。

    贵州省科技厅农村处负责人介绍,贵州基础设施落后、水利设施不足,大部分田土不适于精耕细作和机械操作,发掘和培育出能够抗逆、适应于本地生长的农作物,进行推广种植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因此,长期以来,抗逆性强的优良农作物品种选育,是贵州农业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经组织科技工作者不懈攻关,年均育出品种50个左右。近年来,为了应对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灾害,开展抗寒(缘于2008年的雪凝灾害)、抗旱品种选育及技术研究集成,已成为农业科研的又一重点。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