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党的好政策,俺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啊!俺们心中的小康就是农业生产机械化,有养老院,有更好的医疗和教育,生活水平比现在更好!”河北省成安县东大姑庙村村民陈文艺在谈到他心目中的小康梦时高兴地说。
走进东大姑庙村,新修的水泥路宽阔平坦,房屋整齐划一,新植的核桃树蓄势待发、生机盎然,整个村庄美丽如画。东大姑庙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总人口1660余人,耕地2700亩,人均收入9000余元。近年来,村内建了压块饲料厂和棉花良种繁育加工厂,投资30万元建设了小学和幼儿园,投资28万元建成了村民活动中心。
“我们制定了本村的长远发展规划,将从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入手,加快土地流转步伐,调整农业种植模式,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率先打造成小康村,加快建成幸福乡村。”该村支部书记冀海林如是说。
该村历来以棉花种植为主,近年来建成了棉花良种基地,通过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与农民签订了收购合同,大力发展繁育棉花良种产业,为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市场之间找到了一种有效的连接方式,降低了农民的风险,走出了一条“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路子。繁育棉花良种既可以减少农药、人工等投入,产量还比普通棉花增收5%,收购时还高于市场价5角钱收购。近年来,在该村育苗基地的辐射带动下,已在全县推广种植订单棉花1万余亩,为农民节支增收500余万元。
今年,该村还成立了农业合作社,计划利用3年时间,对全村的土地进行流转,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解放农村劳动力、解放农民思想,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使农民走出田间地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转向二、三产业。
为增加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结合本村果树、蔬菜种植的实际,该村还将规划建设一个冷库,采取分块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把农民生产的果蔬产品进行储藏,打好时间差、价格差,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东大姑庙村支部书记冀海林介绍,为了充分利用村内闲置土地,帮助村民发展庭院经济,该村按照“公有私养”的模式,在大街小巷、农家小院和田间道路两旁全部都种上了核桃树。村委会负责提供核桃树苗和种植管理,村民负责看管,成熟后全部由村委统一销售,收入按照村委会和村民已达成的协议进行分配,从而既实现了全村绿化,又实现了农民增收。冀海林还算了笔账,平均一户能分到十棵核桃树,一棵核桃树一年收入300多块钱,仅种植核桃树每户能增收3000多块钱。
60岁的村民魏竹林说:“俺们农民的口袋是一天比一天鼓。村里正在规划建设敬老院和卫生院,咱农民养老不用愁,足不出村还能享受高水平的医疗,以后这生活就更有奔头了!”
如今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成立了近百人的妇女合唱团,农闲时节,大伙儿没事就凑一起乐呵乐呵。“我们农民也是有精神追求的!”村民朱美燕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小康梦在每个村民心中,梦想在脚下。村支部书记的冀海林深有感触地说:“国家对农民的帮扶力度越来越大,政策越来越好,这是东大姑庙村发展的最好机会,我们一定加倍珍惜,把东大姑庙村率先建成小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