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2日 星期五
谁会是下一个C2B的受益者?
杨源泳

    C2B,即消费者对企业(customer to business),其核心是通过聚合那些分散分布但数量庞大的用户形成一个强大的采购集团,以此改变B2C模式中用户一对一出价的弱势地位,使之享受到以大批发商的价格买单价商品的利益。

    在国内,阿里巴巴是C2B模式的先行者。马云曾表示,阿里将会从消费流通领域进入到生产制造,从B2C全面挺进C2B。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曾鸣也认为,未来电子商务真正模式是C2B,消费者将会取代商家成为未来的价值链第一推动力,定制将是未来商业模式的主流,它的要求便是个性化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快速反应、平台化协作。

    阿里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则成为了C2B的首批受益者。2012年的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便采取预售模式,消费者可登陆预售平台先付定金再付尾款购得商品,预售商品包括稀缺品、集采商品以及根据消费者个性定制的商品。预售模式的推出不仅有助于天猫商家更加精准地锁定消费者、提前备货,更有效地管理上下游供应链,从供应链端就降低了生产成本,让消费者获得了更大实惠。

    雷军的小米手机也是C2B模式的典型成功案例。人们往往将小米的成功归功于雷军的“饥饿营销”战略,紧盯着小米的性价比、硬件参数及强大性能,却忽视了小米的产品理念——“为发烧而生”。“为发烧而生”不仅仅代表着小米手机的高性能及高性价比,更代表着小米首创的开发模式——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200万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

    MIUI被小米公司称为米柚,是一个基于安卓的操作系统。MIUI的开发过程,则类似于一个开源项目。小米开发团队的工作就是泡论坛,广泛收集粉丝的反馈,根据这些反馈来解决bug,推动升级。所谓以互联网思维做手机,MIUI扮演了重要角色。和那些更新缓慢的手机系统不同,MIUI号称实现了每周升级。要不要做某些功能,某个功能如何改进,都由这数十万粉丝驱动。正如雷军所说:“用户跟粉丝是两回事,用户是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时候用你”。小米的成功从最初便是依靠着强大的发烧级粉丝团队。

    2013年3月26日,华为MATE创造了天猫手机单机销量首发过万的历史,突破3000万成交额,其2688元的定价打破了国产手机2500元的生死线,而6.1英寸的大屏幕更是成为瞩目焦点。华为MATE的成功亦得益于C2B模式。华为和天猫合作进行用户数据的深度分析,得出两大结论:一是用户对于大于5.5英寸屏幕的智能手机有潜在需求;二是用户对于拥有旗舰级硬件配置的大屏手机,心理价位在3000元左右。华为MATE实现了这两点,亦取得了成功。

    由此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乔布斯。乔布斯在解释iPhone4的3.5英寸屏幕曾经说过,3.5英寸是智能手机的完美尺寸,因为这样的尺寸既可以实现单手全触摸覆盖,也可以实现良好的视觉效果。虽然最终,iPhone4的确成为了本世纪最受欢迎的手机,但三星和华为大屏手机的成功却不得不说是乔帮主的失策,如若苹果当初也设计出4.5英寸以上的大屏,或许现在三星和苹果就不是两强争霸,而是一家独大了。

    即使是乔帮主,亦无法完全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可见,真正能把握消费者需求的,还是消费者自己,而这也是C2B最终必将取代B2C的根本原因。那么,谁会是下一个C2B的受益者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