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间,南京军区援助赞比亚医疗队11名成员已在非洲工作5个多月了。这段时间以来,医疗队全体成员,牢记使命、守纪如铁、勤勉敬业、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为伟大的祖国代言、为党旗和军徽添彩,在异国他乡书写了一曲忠诚之歌。
在异国他乡建起“南泥湾”
赞比亚蔬菜品种少,只有土豆、茄子、南瓜“老三样”,而且物价奇贵。支部带领大家发扬“南泥湾精神”,在荒地上种上了玉米、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甚至还种了西瓜,很大程度上补充丰富了伙食。
医院驻地停水停电是常事,有时停电、停水持续2-3天,中午停水更像“铁律”,他们经常无水洗手、洗衣服,饮水都困难,想洗个澡更是奢望,甚至有时还不能洗菜做饭。
面对种种困难,党支部书记兼队长、第175医院骨科副主任翟文亮及时为大家统一思想,用红军长征的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大家,越是条件艰苦越要坚定信念,越是考验多越是要铸牢军魂,尽最大努力做好医疗援助工作。
支部带领大家自力更生,买来多个大水桶和手电筒,来水时就把它装得满满的,基本解决了做饭、洗漱等用水问题。没有电,晚上炒菜做饭就打手电筒,经常吃“烛光晚餐”,忙碌并快乐着,连院方医护人员都称赞他们是一群勤劳、乐观的中国军人。
铸起中国军医的金字招牌
医疗队所在医院以前没有骨科医生,骨科患者均需要转院治疗。
队长翟文亮通过与门诊、手术室等部门联系,多方寻找手术器械、设备,开设了骨科专科门诊,成功地在该院独立开展了6台大手术、20多项小手术,改写了当地医院不能医治骨科病人的历史。
超声科主治医师刘舜辉了解到当地婴儿出生缺陷率高,心脏病人患者较多的情况后,在该院首次开展胎儿肢体缺陷筛查、胎儿心脏检查等新技术,并应用超声技术对心脏功能进行评估。
为了及时准确的掌握患者病情,他们每次会诊,手术后,都将患者病情进行整理记录,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这,也开创了医院的“第一”。
首次为患者进行胆道损伤修复、首次开展外耳肿瘤切除、首次进行结肠肿瘤切除……短短5个月,医疗队已在该院开创十几个“首次”业务。
为赞方培训医疗骨干力量
因为他们执行援助任务只有一年的时间,为了更好的呵护赞比亚人民的健康,所以他们确立了“人走精神在,人走技术留”的工作目标,想方设法为赞方培训医疗骨干力量。
做一次诊治、传一次技能、带一批人员。无论是门诊时,还是手术时,他们经常把赞方医护人员叫过来,一边诊治、一边讲解、一边带教。
医疗队还把病例当教案,组织赞方医生进行现场教学,通过“解剖麻雀”引导大家诊断时从细节入手,善于改变传统诊断思维,全面对患者进行诊断。
在医疗队党支部的带领下,队员们尽心尽责、播撒爱心,受到赞方军民的一致称赞,称他们不愧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和“增进中赞友谊的友好使者”。赞比亚开国总统卡翁达在庆祝89岁生日时,特地邀请他们参加寿宴。驻赞大使、赞比亚国防部长、陆军司令、国民服务部队司令、空军司令先后看望了他们,并表示由衷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