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随“蛟龙”再探海
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7月4日电 (特派记者高博)“蛟龙”号5日将继续下潜海山区,主要任务是搜集火山岩石。根据现场指挥部决定,计划开展第59次下潜。早上8点半各就各位,下午15点抛载上浮。下潜最大深度可能会在3700米左右。下潜人员包括潜航员付文韬,声学团队成员张同伟和中科院南海所的研究员冯东。
“蛟龙”号7月3日下潜获得了锰结核,而岩石则是地质学家更想要的样品。“今年‘蛟龙’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开展‘南海深部计划’这一科研项目。”现场总指挥刘峰说,“地质学家认为,测量石头的年龄就能知道海山形成的年龄,从这些信息里可以判断南海形成过程。因此5日的头等任务是捡到火山岩石。”
据了解,“南海深部计划”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部过程演变”的简称。该项目以南海深海过程演变为核心内容,从深海盆演化、深海沉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力求构建边缘海的“生命史”。
3日下潜到的“蛟龙海山”是远古喷发过的火山。“蛟龙”从火山口里上升到了火山壁上的平台。“从录像来看,石头长得很结实。”刘峰说,“机械手力量有限。只能去找松动或掉下的石头。搜集石头的任务很难。”
刘峰表示,5日蛟龙在海底会沿着火山口的底部,沉积物和峭壁的结合线行进,还将经过熔岩曾流过的路径。这一线路上最可能有零散的,且没有被埋起来的火山岩。
另外,指挥部希望能捕捉到上一次看到的多姿多彩的海山区生物。但与冷泉相比,这里的生物量不大,是否能抓到要凭运气。
根据指挥部介绍,已排除上次下潜后的潜器小故障,各系统检测正常。5日的浪高不超过2米,可能会有短时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