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10日 星期五
乳协“卖瓜”不如奶企货真价实
李建荣

    近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份“国产与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状况调查报告”。报告称,在北京及周边的省会城市的市场随机抽样,共抽检样品25个品牌。其中国内品牌13个、国内生产的国外品牌3个、原装进口产品9个。监测结果显示,16个国内生产品牌(包括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全部符合标准要求,而且实际检测数值都非常好,并以此得出:国产婴幼儿奶粉质量优于进口。

    对于中国乳协的这次公开“站台”,尽管舆论哗然,嘘声不断,但笔者却认为,当国内消费者频遭海外限购,又接连传出美素丽儿等国外原装进口奶粉掺杂过期奶粉、汞超标等问题时,中国乳协的这次为国产奶粉“雄起”的“呐喊”实属“不易”。

    这份报告或可看作是奶企们对公众的一次弱弱的试探,但其表现显然不令人满意。公众等待了许久,想听到的恐怕不是国内产品质量优于进口的“好声音”,而是明明白白的告诉消费者,哪家奶企生产的奶粉可以放心购买。

    首先,主动抽样是本“好经”,但信息的不透明把“好经”念歪了。譬如,为什么不清楚明白地告诉公众,参与随机抽检的企业到底是哪几家,却只列出一个“主流品牌婴幼儿乳粉监测名单”?为什么报告只给出了“合格”或“不合格”的简单“定性”,却没有明示标出各种抽检奶粉的产地、生产日期、出厂日期及所依据的标准等重要对比信息?一线城市的市场调查结果是不是就能代表二三线城市甚至农村的奶粉质量?这些问题都期待回答。

    其次,对主流品牌“抽检”不如对所有品牌“抽”检,更不如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一般来说,企业只要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其乳制品应当是合格的。负责任的企业,也不应该把“关口”寄托在终产品的抽检上,因为抽检除了威慑作用外,预防的作用并不明显。监管机构也不可能所有产品都检测一遍。正如陈君石院士所讲:“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更不是检测出来的。”

    再次,“护犊子”不如主动制定更高的企业产品标准。事实上,中国乳制品安全问题频发,其根源除了奶源质量没有保证,更多的问题恰恰出在生产环节上,也就是没有规范的生产工艺标准,那些为了一已私利而打着为奶农利益着想的口号来降低相关质量标准的企业,不可能成为中国乳企诚信重建的主力军,这样的“犊子”,不仅不应该护,反应该通过提高“标准”将其剔除出局。

    《厚黑学》的作者李宗吾在其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最初民风淳朴,不厚不黑,众人必为所制,而独占优势。从人看之,争相效仿,大家都是又厚又黑,你不能制我,我不能制你。独有一人,不厚不黑,则此人必为街人所信仰,而独占优势。譬如商场,全市都是假货,独有一家货真价实,则购者必将云集,始终不衰不败……”不难看出, 与其“绞尽脑汁”自卖自夸,不如实实在在监督奶企们生产货真价实的产品,借一份报告就想着“咸鱼翻身”,多少有些短视,须知,急,急不出效益,急,急不出诚信。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