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11日 星期四
青苗棵棵喊渴 抗旱声声令急
——当前全国抗旱形势扫描
新华社记者 林 晖 于文静 何春好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正是大地回暖、万物更新的春耕季节,但在我国西南、西北和北方冬麦区部分地区,田间地头的青苗却正忍受着干渴的折磨。据国家防总统计,目前全国耕地受旱面积达1.1亿亩,661万人、42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灾情就是命令。为抗旱护苗保春耕,中央和各地已紧急行动起来。

    抗旱形势不容乐观

    在云南省绥江县和平村,本该是插秧时节,但田里却一颗秧苗也看不到。村民胡思珍指着龟裂的土地说道:“去年这两天都要栽秧子了,今年是不行了。”

    自2009年秋冬以来,西南部分地区已经连续4年发生严重干旱。云南省今年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多年同期偏少49%,年初的局地严重干旱已发展为全省性冬春连旱。四川省先后有21个市州116个县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

    旱魃肆虐,受影响的不仅是西南地区,甘肃、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等地也纷纷告急。据国家防总统计,进入3月下旬以来,西北、西南地区大部持续高温少雨,云南北部、四川南部、甘肃东部旱情持续发展。北方冬麦区大部小麦长势总体较好,但陕西关中地区、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河北南部等地土壤墒情不足,冬小麦出现旱情。

    据气象部门预测,云南、四川等西南受旱地区雨季可能推迟至5月下旬至6月上旬,旱情可能持续发展。由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省冬小麦正进入返青拔节期,作物需水量增大。加之全国还有5800多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随着春耕春播的展开,春灌用水需求将急剧增加,全国抗旱形势不容乐观。

    旱情当前,国家防总4月1日17时启动Ⅳ级抗旱应急响应,在前期下达1.2亿元特大抗旱补助费的基础上,又商财政部紧急下拨13.8亿元特大抗旱补助费,支援各地抗旱救灾工作。

    各地全力抗旱保民生

    云南省弥勒市东风农场7队的农民赵汝毕家里种了5亩水晶葡萄,面对今年的严重旱情,他并没有感到特别慌乱。

    “去年我在地头挖了两眼直径约80厘米的深水井。2月底,东风农场统一调水通过沟渠进行了一次漫灌,渗入地下的水又渗入井里收集。现在每口井里大约还有20方的水,通过滴灌可以坚持到4月底。”赵汝毕说。

    如果把水利工程比作农业的血管,直接通往田间地头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就是“毛细血管”。在西南山区,由于大型水利工程不足,因地制宜地建设小水池、小沟渠、小塘坝、小堰闸、小泵站等“五小”水利工程,能有效提高山丘区蓄水保水和抗灾减灾能力。以四川省为例,今年全省47万多口小水窖蓄满了22万口,比2012年底增加满窖2.8万口,为抗旱提供了坚实的水源保障。

    面对旱情,各地政府纷纷行动起来,全力抗旱保民生。云南省从2013年6月底倒排供用水计划,确保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四川省防指派出17个工作组赴旱区检查指导,省财政安排抗旱资金6100万元;甘肃省近期下拨抗旱资金2600万元用于各地拉水补助及水窖建设……

    与此同时,遍布旱区各地的抗旱服务队正发挥着抗旱主力军的作用。据国家防总统计,目前西北、西南及北方冬麦区14个省(区、市)1200多支抗旱服务队已累计投入抗旱设备6万多台套,应急打井1.37万眼,维修抗旱设备9.5万台套,拉水送水45万吨,缓解了122万人、47万头大牲畜的因旱临时饮水困难,完成抗旱浇灌面积1000多万亩。

    抗旱需作长远规划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且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这就注定了我国是一个旱情频发的国家。因此,抗旱不是一时一地的事,需作长远规划。

    实际上,连续四年发生干旱的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水量高于全国水平。但是,西南地区地貌以山区丘陵为主,特别是云贵两省和广西的桂中、桂西北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土层薄瘠,水低田高,水资源开发难度大,提水成本高。而且地方整体经济条件落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供水设施严重不足,遇到旱情难以有效应对。

    针对工程性缺水的特点,近年来西南各省痛定思痛,着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云南省为例,四年来全省累计新建157座大中小型水库,新增库容14.88亿立方米;新建山区“五小水利”工程135余万件,新增蓄水能力1.38亿立方米。

    虽然当前旱情依旧严峻,但云南全省库塘蓄水53.6亿立方米,比旱灾最重的2010年同期多蓄11.11亿立方米,掌握了抗旱的主动权。因旱造成饮水困难人数较2010年同期减少了501.4万人,农作物受旱面积减少了1334.2万亩。

    而在旱灾同样频繁的北方,资源性缺水是必须正视的现实。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少,且主要集中在7至9月,水资源一直比较短缺。因此,必须站在战略高度调整与水资源条件相匹配的产业结构,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已然“先天不足”,切勿再“后期失调”加剧水资源紧缺的形势。(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