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21日 星期四
广东首创“前孵化器”新机制

    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创新

    本报讯 (记者左朝胜)《自然》杂志(生物技术版)日前发表题为《中国生物制药产业集群》的编辑部文章,高度评价高速发展的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和华南理工大学创办的创新医药“前孵化器”。

    文章指出,在中国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政策驱动下,2012年中国生物制药产业高速发展,并在京津、上海、苏杭、成都、重庆和广东形成了规模化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国家主导的医疗改革和政府直接对生物新药物研究的投资促进生物制药产业蓬勃发展,形成巨大市场,吸引了境外和民间大量投资。2012年,涉及生物制药产业的整合并购与投资的金额高达40亿美元,其中近90%与创新药物有关。传统的生物制药产业正在逐步实现向技术创新的转型。与欧美相比,中国政府通过生物园区等方式,更为有效的整合技术设施、科学研究和风险投资等必要条件,实现生物制药产业快速发展。

    文章指出,如何跨越科研成果和风险投资之间的“一厘米”障碍,一直是困扰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难题。最近在中国广东首创的“前孵化器”新机制为此找到了解决方案。

    “前孵化器”引进具有创业经验和创业需求的创业型科学家进入校园,进行研究和研究生教学;学校为他们提供设施、人才和技术支撑,帮助他们把处于早期的技术产品甚至技术思路,经过在“前孵化器”的研究和开发,逐步发展成初步成熟的技术产品,形成技术团队;最终这些项目和技术人员将以不同方式组成中小科技企业,进入商业化的企业孵化器,实现与风险投资的对接。“前孵化器”有效地引导大学研究与促进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相结合。通过整合和开放高校的人才设施和技术平台资源,结合地方政府基金,把有商业前景的技术研究思路,最终培育转化成科技型企业。广东省和广州市高度重视“前孵化器”,并把它作为推动传统产业向知识经济转型的创新载体加以推广。

    文章还指出,中国的人才战略、特别是吸引海外人才的“千人计划”等,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前孵化器”的提出和设计者谭文教授是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同时也具有创办生物制药企业的经验。得益于高校和企业的双重经历,谭文成为设计和实践“前孵化器”的第一人。中国正在从劳动密集型经济向知识型经济转化。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政府有更为直接有效的通道采纳专家们的意见进行政策调整,推动知识经济的迅速增长。“前孵化器”在广东的发展正说明了这一点。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