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05日 星期一
首个车内空气标准明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治“标”了,更待治本
本报记者 姜靖

    车内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终于有了首个正式标准。

    近日,国家环保部与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车内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8种常见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设定了浓度限值。该标准将于明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除适用于新汽车外,已销售的车辆亦可参照使用。

    然而,由于此次发布的指南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而不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加之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条件较为复杂等原因,究竟能够收效多少尚难预料。

    一车藏百“毒”

    “新车都有味儿,我们这车绝对没问题。”面对捂着鼻子从车里跳出来的客户,小王连忙解释。

    “使的材料不达标吧?不然怎么那么大味儿啊?”客户不相信地摇摇头。

    “你看这辆纯进口车,也有味儿,你开段时间就好了……”

    11月30日,北京回龙观某汽车交易市场,眼前的一幕让记者倍感熟悉。

    也就在两年前,记者挺着大肚子来这里买车,被当医生的妈妈大呼小叫地从新车里“揪”出来。“那么大味儿,对肚里小孩不好。”

    大家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据报道,美国把车内污染与室内污染等一起作为人类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早在2006年,美国AnnArbor环境集团发布的报告显示,车内空气中的有害化合物含量是家居和办公室中的5到10倍。新车出厂后车内有害气体的挥发时间至少需要6个月以上。

    另一份来自中科理化环境分析研究中心的《国内汽车空气质量报告》也显示,车内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比较平均超标30%,而随着车辆使用年限和行驶公里数的提高,TVOC呈线性下降趋势。此外,车辆内部潜伏着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甚至霉菌、绿脓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等。和TVOC不同的是,使用年限越久的车型所含菌落数量越高。

    想象一下,如果车内空气长期处于这样的污染下,我们无疑进入了一个密封的毒气罐,其后果可想而知。

    然而,正如开头的小王所言“没有人会因为味大不买车,也鲜有人会因为车味儿大对簿公堂。味大味小只是个人感受,又没个标准,咋认定谁的责任?只好买几包竹炭,放几片柚子皮来吸吸味。”很多车主道出苦衷。

    治理有标可依

    《指南》的正式实施,无疑将为车内空气污染纠纷提供相关标准,不仅帮助消费者维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车企选择环保材料和工艺。

    全国乘联会一位研究人员表示,综观世界各国对于汽车产品的环保要求,基本涉及排放、油耗、有毒有害物质、报废回收和空调泄露等几个方面,其中车内空气质量是最受关注的部分。“因为其他几个方面都不会对消费者产生直接的健康影响,但车内空气的有害物则会被消费者直接吸入呼吸道。”该人士表示。他进一步解释称,车内空气质量状况与车辆制造工艺、零部件种类等有直接关系,影响较大的有汽车仪表台板、门内饰板、地毯、顶棚、汽车线束、座椅总成等。

    为何这项标准主要适用于销售的新生产汽车,该人士介绍,车辆从制造完成到进入库存、运输,乘员舱都处于与外界环境隔绝的密闭状态,车辆储运的过程根本不足以充分释放和清除车内挥发性有机物。而车主开始使用新车的时候,也是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最高的时期。特别是,虽然现在有各种声称能够消除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但是其有效性往往难以验证。

    该人士认为,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是在车辆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要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层层落实,比如对车内各种污染物的来源进行定量分析,找到污染物的发生源,有针对性地采取替换、升级等技术措施改进汽车、零部件、原材料等生产工艺。整车厂可以倒逼零部件生产企业生产出满足最新环保政策的产品,零部件生产企业应当根据汽车企业治理污染的要求,选择适当原材料,改进生产工艺。同时,汽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都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产品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释放性能的检测、监控体系。

    效果大小存疑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大家普遍认为“标准出台是好事,但效果大小不好说。”记者注意到,此次指南公布的标准以“GB/T”打头,即为推荐性国家标准,非强制性标准,所以汽车制造企业暂时还没有义务对车内空气进行检测。

    此外,业内人士提醒,以目前的条件,完成一辆车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条件较为复杂,即便是标准实施了,也不可能每辆车都进行出厂前的检测。

    记者对比该新标准和2003年发布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发现,前者比后者要求低。比如对甲苯和二甲苯浓度的标准,甲苯车内标准为不超过1.1 mg/m3,室内标准不超过0.2mg/m3。二甲苯车内标准是不超过1.50 mg/m3,室内标准是不超过0.20 mg/m3。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车内标准比室内标准要求低,是因为汽车可通过打开车窗、开启外循环等方式通风,较室内更容易。

    现在距《指南》正式施行还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整车企业是否做好了迎接这场大考的准备?

    记者采访多家企业发现,一些大型跨国车企早已建成自己的汽车环保标准体系,不过具体规定有可能根据其合资公司所在市场的不同而指标不一。自主品牌长安、神龙、上汽等企业也已建立了环境采样舱。大多企业都在进行整车环境舱采样以及对材料零部件VOC总量开始管控。当然也有部分车企认为标准极易达到,而有的则由于从前对于环保要求较为漠视等原因,在相关方面缺少资金技术投入,水平参差不齐。

    “《指南》的施行有可能带来新一轮的优胜劣汰”,有业内人士分析。那些不拿老百姓健康当回事的企业,咱们也没必要为他们买单不是?!

    相关链接

    自然材料≠零污染

    纯皮制品里面也含甲醛。理论上讲,甲醛可应用于皮革制造的各个阶段,但皮革中大多数甲醛产生于鞣制和复鞣中。如果甲醛单独作为预鞣剂或固定剂,皮革中甲醛的含量将有明显的增加,应用于涂饰后固定用的甲醛,是皮革中甲醛的直接来源。只能说,植鞣剂是甲醛含量很低的鞣剂,一般来讲适当使用植物鞣剂不会对革中的甲醛含量有显著的影响。

    布艺座套也是有甲醛存在的。甲醛防腐能力特别强,为了使座套能达到防皱、防缩、阻燃等效果,或者为了保持印花、染色的耐久性以及改善手感,需在纺织品生产助剂中添加甲醛。当纺织品长时间的暴露在空气中时,由于甲醛具有挥发性,就会不断释放,从而污染车内环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