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在基层
21岁的刘安南今年7月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燕京医学院“山区班”毕业后,按照协议将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山区至少当10年乡村医生。他说:“我在门头沟出生、长大,愿意扎根在这里。”
2008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燕京医学院增设“山区班”,刘安南和他的70名同学成了第一届“山区班”的学生。北京市首批71名免费定向培养的医学生来自房山、怀柔、门头沟等远郊区县农村,他们都是农村户籍的应届和往届高中毕业生。
刘安南说,我们班的同学均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学制3年。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等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同时还享受学生生活补贴。北京市卫生局表示,为给山区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医生,北京2008年首次为农村免费定向培养医学生,目的是解决山区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山区班”学生入学前,均要与当地区县卫生局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到所报就业的山区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至少10年。今年8月底,刘安南到门头沟区永定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班,其他医学生也将陆续走上既定的工作岗位。
“因为这些孩子的家就在当地,亲人朋友都在身边,所以他们更愿意留在家乡从医,人才流失率应该会比招收的外地大学生低得多。”北京市远郊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桂芝说。
人才流失让李桂芝伤透了脑筋,“我们几乎每年招大学生,甚至通过解决北京户口等措施吸引人才,但人家来了一两年就跳槽去城里上班了,每年都有人才流失。”
为形成为山区、半山区补充卫生人才的长效机制,北京市卫生局2009年与北京市教委、财政局等部门联合下发文件,进一步明确招生对象、培养模式、定向就业、服务期限及政策保障等方面政策,2008年以来共定向招生培养医学生24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