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家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05月2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变高校教师理念
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

文·郭乃照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和社会的大趋势,它促进学校逐步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实现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根本变革,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导陈坚林教授指出,传统的教学模式、现有教材和教师的信念都极大限制了新模式的实施。为此,笔者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师信念出发,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路径、基本要素及教师信念对整合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

  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学习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第三个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实际上就不再仅仅是辅助教与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指出,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指“在学术性知识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利用技术来支持和加强学与教的过程。”陈坚林教授认为,整合的内涵是指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高效的外语教学方式。整合是我国教学改革,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有助于改变学习观念和预示未来教育的发展。整合研究的主要目标体现在改变传统观念、改进教与学的方法、增强教与学的效率和整合教学资源等方面。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师信念调查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笔者对山西省8所普通高校的教师作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师信念”的抽样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80份,收回问卷416份,有效问卷395份。同时,对6位教师作了访谈。现将调查问卷与访谈结果简析如下。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有不少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理解较多地停留在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技巧层面,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这种仅从技术层面来认识整合的理念不能适应信息技术给学科课程带来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响。如果仅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难以引发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应当树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信息技术不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且是学习内容或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扮演学习、研究工具的角色,发挥学习环境的作用。

  对多媒体教学的看法。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学采用的是多媒体演示型,也就是单机大屏幕式教学模式。教师们普遍认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便于教师主导性的发挥,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引导学生的求知,同时注重在教师的意图、理念下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教学环境,减轻教师劳动强度、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在于学生是在教师设计好、编导好的情景下进行学习,无法实现师生的互动及交互性;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他们认为可以把课件考回去看;学生感觉像看电影,该记的也记不下,课后也没时间看;不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及创新思维培养。

  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态度。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低,教学效率比较高。课堂中的讲授、板书、设问、讨论等环节的组合可以形成启发式教学方式与讨论式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其弊端是,课堂教学以掌握知识为目标,课堂教学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学习能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部分教师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轻车熟路”,边讲、边写、边交流,比多媒体教学容易控制内容、时间,所以他们更愿意、或者说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应用着传统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

  注重将“传统”与“现代”有机地融合。信息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用于演示的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不仅仅是策略或内容上的交叉、渗透与组合,更重要的是所表达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必须把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等优势与传统教学的板书、面对面情感交流等长处有机地融合起来。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适当采用板书、设问及讨论等手段,既要考虑进行必要的板书讲解,又要考虑利用板书反映授课内容的线索,以突出课程重点、疏通难点,将课程主线明晰化。不能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轻视传统教学方式

  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无法取代传统教学方式的优长。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博导何克抗教授指出,由于忽视教学结构改革,使得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几十年来长期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抑制几代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课程,把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建立一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对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可以创设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建,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地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 延伸阅读

  江苏:5年内高校六成教学区将覆盖无线网络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出台《推进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规划高校信息化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中,到2015年,全省高校60%的教学活动区域将覆盖无线网络。

  根据新出台的《意见》,全省各高校将及时充实并更新多媒体课堂教学设备,使多媒体教室比例提高到80%以上,建设可以远程控制与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多媒体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同时,高校将建设高效优质的网络教学环境,加快无线网络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力争到2015年,除了每个教室有线入网以外,60%的教学活动区域要覆盖无线网络,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率提高到90%以上。

  《意见》要求高校构建数字化、交互式学习系统与平台,建设融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为一体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建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社区网站、学习网站与学习软件资源,营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满足师生通过网络开展教学互动、教学辅导、教学测评等活动的要求,帮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习效率。(据新华网)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