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由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颁发的《“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指出,“引导各地大力发展精准农业……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监控体系……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结合农业深松作业、农机跨区作业需求,加大国产导航技术和智能农机装备的应用,提高种、肥、药精准使用及一体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
作为34年扎根三农事业的农机人,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瑞宏教授在研究实践中,积极推进农业的智能化和精准化作业。目前,张瑞宏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开发了一个又一个旋耕机、真空玻璃、生物制碳机组等农机类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在该科研团队中,大学生的参与、实践、创新无疑是一个亮点。
学生团队由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组成,除了参与课题组的各项研究、暑期社会实践之外,专门开辟了300平米的“创新工场”进行定期的学习讨论、动手实践。学生团队在张瑞宏教授指导的项目研究实践中,培养和激发了巨大的创新意识和激情,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
作为学生团队成员之一的杨铮自大一开始就选拔加入了该团队,从写报表、报专利、参与研究,到独自负责科创项目,他的专业素养不断得到熏陶和提升。他从2013年暑假开始就参与了“秸秆深埋水旱两用双轴旋耕全程监控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的研发,历时2年半,其间经历的3个暑假几乎都是在田间地头、厂房车间度过,最终该作品获得第十四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一等奖和累进创新奖金奖。据统计,农机专业的学生团队已经连续9届共12件作品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囊括了一、二、三等奖。
传帮带的模式良性运转,而创新实践已经如空气般渗透到团队的每位成员的心上和行上。农机1401班的班长张野,担任“基于北斗卫星的拖拉机导航系统”项目学生团队的队长,跟随张瑞宏教授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带领学生团队,开展研究,并积极参与到各类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