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05日 星期五
健康膳食可逆转动脉粥样斑块
——体检报告背后的健康解读(二)
(视觉中国供图)

    □ 任芳华

    “大夫,我的体检报告出来了,双侧颈总动脉多发斑块、右锁骨下动脉斑块、腹主动脉斑块并管腔重度狭窄、腘动脉斑块……这斑块从头长到脚,该怎么处理啊?”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患者拿着体检报告来咨询斑块的问题。今天就来聊一聊动脉斑块那些事儿。

    吸烟、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等可导致动脉斑块形成

    人体持续暴露于各种致病因素,如吸烟、肥胖、不良饮食习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久而久之可导致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受损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易于进入动脉壁,并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相继出现脂质点和条纹、粥样和纤维粥样斑块,以及复合病变3类特征性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稳定型斑块,其纤维帽较厚、脂质池较小、富含纤维组织或已钙化斑块,彩超报告会提示“强回声”“等回声”;另一类是不稳定型斑块,其纤维帽较薄、脂质池较大,表现为溃疡斑块、斑块内出血,彩超报告会提示“低回声”“混合回声”。

    斑块破裂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如果把动脉斑块比作饺子,皮厚馅少的,怎么煮都不容易破,就像稳定型斑块;皮薄馅多的,随时都有破裂的风险,就像不稳定型斑块。

    不稳定型斑块会在“导火索”的作用下发生“火山爆发”,出现斑块破裂并形成血栓,从而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迅速夺走患者的生命。

    在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协同作用下,斑块破裂释放大量组织因子和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迅速黏附聚集形成白色血栓,这种血栓脱落后会引起脑、肾、肠系膜等血管栓塞,最常见的就是脑血管栓塞。同时,斑块破裂导致大量的炎性因子释放,促进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的合成,进一步加重血栓形成,演变为红色血栓,使得血管发生急性闭塞而导致严重持续性心肌缺血。

    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而引起的一系列心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ASCVD主要包括冠心病、脑卒中、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合理膳食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逆转斑块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根本目标,合理膳食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治疗基石。

    不合理膳食是造成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017年,我国约260万心血管疾病死亡归因于膳食因素。2019年,《柳叶刀》发布的全球饮食领域首个大规模研究提示,全球近20%的死亡是由于摄入食物不健康导致。造成死亡的不合理饮食习惯排前三位的是:高钠饮食、低全谷物饮食和低水果饮食。

    《中国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研究表明,我国江南及东南沿海一带地区的东方健康膳食模式中发生超重、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较低,心血管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死亡率较低。该膳食模式的特点是清淡少盐、食物多样、谷物为主、蔬菜水果充足、鱼虾等水产品丰富、奶类豆类丰富等。此外,人们还具有较高的活动量。

    日前,美国预防心脏病学会发表文章强调,循证饮食模式在预防ASCVD和ASCVD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该学会推荐以蔬菜、水果、豆类、坚果、植物蛋白、鱼类、低脂奶制品为主的饮食模式;建议将饱和脂肪替换成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减少膳食胆固醇的摄入;减少食盐、精制谷物和过度加工食品的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不建议通过常规补充营养制剂,如维生素制剂的方式来预防ASCVD。

    (作者系北京小汤山医院营养室主治医师、国家注册营养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