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7日 星期五
高考题难?会贯通比会刷题更重要
□ 李峥嵘

    学有道

    用心理学提高学习力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幕,几家欢乐几家愁。今年的考试,有不少考生觉得有难度,到底难在哪里?

    “做题家”失去优势,难在学以致用

    高考一度被喻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莘莘学子为此寒窗苦读。现实中,有些中学让学生大量重复性做题,以求脱颖而出。而通过考试选拔进入了高等学府的“做题家”,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人出现心理问题或学习障碍,无法完成学业。学习让人异化,这是跟人才培养的方向相违背的。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终身学习能力,都能在合适自己的领域发挥所长、适应社会需要。今年数学考试,有些考生抱怨“做过的题都没考,考的题都没做过”。可见,单纯的刷题已经不再是胜出的法宝,而是需要更深入地去理解数学概念、增加灵活运用的能力。

    各学科的考题都在考察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比如地理,有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判断城市人口变化的选择题,有以色列推行海水淡化计划的阅读材料,有汽车尾气对呼伦贝尔草原影响的分析题。数学让学生根据地方性疾病调查报告,分析疾病和当地居民卫生习惯的关系。

    这些考题,不仅有学科知识,还蕴含着人文情怀,高考选拔的人才要关心时事、关心社会、关怀生活。

    偏科者难以下笔,难在学科融合

    每年高考之后,都会在网上掀起语文作文的全民讨论。而这种热闹的讨论,鲜见其他学科——数理化,原因就是很多文科学生早就把中学数理化“还给老师”了。而现在高考题目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科融合,体现了文理不分家,增强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如此,讨论作文的“门槛”也将提高。

    高考难就难在不仅考察学科知识,还考察是否具备利用已有知识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的能力,考察能否具备创造性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例如,地理有一道题目让学生评价观景台对旅游者欣赏风景的影响;语文出现了一篇以袁隆平为例,讲科学研究中的创新性思维与方法的阅读材料;在数学中有关于垃圾分类的问卷调查……无不是跨学科的综合性考察。这些题目就需要学生阅读广泛、知识广博、文理兼备、兴趣广泛、勤于思考,对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不以高考为目的,保持终身学习

    作为选拔性的考试,高考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潜力和综合能力的考察。

    因此,在未来的学习中,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探索过程,让学生动手动脑,真正理解原理、公式;不以高考为人生目的,而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持生命力和求知欲,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方能应对千变万化的挑战。

    在全国语文乙卷中,有一篇材料阅读,讲到了如何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发展,激活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指引。这道题很有象征性,高考是为国选才,死读书、苦读书不是高考的目的;会读书、乐读书、融会贯通、创新解难,才是高考想要挑选的人才,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作者系亲子作家、金牌阅读推广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