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09日 星期五
拥有好心态 看待癌症需理性
□ 陈 良

    心灵驿站

    著名主持人李咏因喉癌不幸去世,朋友圈瞬间被肿瘤的科普文章刷屏,癌症再次引起大家强烈关注,而一些人也感到焦虑,甚至恐惧,其实完全没必要。

    从医学角度讲,在正常的生活条件下,总有部分人有的癌症不会得,有的癌症想躲也躲不掉。生活细节稍微注意一下即可:过犹不及。这非常接近儒家思想:中庸之道。这才是面对疾病的最佳心态,而常常被人忽略。

    医生最怕两种人,什么都在乎和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不在乎的人,正可谓无知者无畏,缺乏最基本的医学常识,错误的行为严重损害身体健康而浑然不觉。而什么都在乎的人,活的太仔细,心累,易患有焦虑症或者抑郁症,无形当中增加了思想负担,而且很容易走向极端,对健康同样也是有害的。

    比如有的人特别关注、收藏一些这致癌,那致癌的文章,什么洗个澡也致癌,什么一家几口全是癌、医生永远不会碰的几种致癌食物……有的纯属胡说八道,有的则是刻意夸大低概率事件以吸引眼球。生活中如果处处留意这样的垃圾文章,犹如走在布满陷阱的羊肠小道上,战战兢兢,这种“杯弓蛇影”带来的害处远远大于那几篇文章所带来的所谓“好处”。医学早已证实,太阳光可导致皮肤癌,但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完全躲得开阳光吗?你又见过几个人因太阳光而导致癌症的?所以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致癌物质,最好少接触,在短暂时间内、低剂量接触也无伤大雅。

    致癌因素与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息息相关。

    每个人的体内都有导致细胞可能癌变的基因,即“原癌基因”,但它是细胞的正常基因,对于维持细胞功能必不可少,只有当原癌基因发生结构改变或过度表达时,才有可能导致癌变。幸运的是,体内也存在“抑癌基因”,两者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

    谈到癌症,不能不谈人体的差异性。人的体质各不相同:有的类似石头,有的像木头,有的类似火药,而致癌因素就好比是火。火苗再怎么点石头,石头都不会着火,点燃木头需要大点的火苗和略长的时间,而火药只需一点火星就可能爆炸。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的体质类似木头,只有外界致癌因素到了一定的量,持续一定的时间才可能导致癌症。个体差异性是由基因决定的。这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有的人抽烟没有得肺癌,而有的人不抽烟却得了肺癌。

    美国癌症协会称,健康的生活习惯能够预防和避免一半的癌症发生和患者死亡。

    (作者系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公众号“良医济世”创始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