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1日 星期四
广东:迈开步子交出“创新答卷”
◎本报记者 龙跃梅

    广东省去年研发经费支出超3800亿元、十年增长超过2倍,占GDP比重3.14%,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6万家、十年增加8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8月31日,在中共广东省委“中国这十年·广东”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列出的一系列数字,让人印象深刻。数字的背后,是广东这十年用沉稳的“步伐”,交出的优秀“创新答卷”。

    先看基础研究。广东这几年,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从2017年的10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0亿元,翻了一番多。今年广东还明确提出,省级财政把1/3以上的科技经费投向基础研究,完善长期稳定持续投入机制,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向基础研究的合力。“基础研究需要持续稳定的投入,需要耐得住性子。”王伟中坚定地说。

    再谈技术攻关。广东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等九大重点领域,组织实施9批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在5G、超高清视频、高端电子元器件等领域打破了一批技术瓶颈。

    成果转化也表现抢眼。广东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质量和速度在全国领先,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特别是企业的创新能力非常强,目前广东省约90%的科研机构、90%的科研人员、90%的研发经费、90%的发明专利申请都来源于企业。

    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人才、投入、环境、产业等各环节全面衔接、相互支撑。”王伟中朗声说,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提出要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广东科技和产业创新优势在新的高度立起来强起来。

    谈广东科技创新,离不开谈大湾区。广东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体系布局建设东莞散裂中子源、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鹏城云脑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港澳共建20家联合实验室,推动1万多台大型科学仪器面向港澳开放,累计跨境拨付财政科研资金3亿多元。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科技湾区,也是人文湾区。“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我们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携手港澳共建人文湾区,成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媒体峰会等一系列活动,文化交融和产业合作越来越深入。”广东省委新闻发言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建文现场发出邀请,广东正加快推进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诚挚欢迎大家常来走一走、看一看,亲身体验一个正在崛起的世界一流湾区的文明之光和文化魅力,共同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来大湾区,办事便捷。广东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张虎透露,广东将“粤康码”与海关出入境健康申报集成,实现粤澳健康码互转互认,保障两地居民正常往来。200项高频政务服务泛珠九省区“跨省通办”,56项广东政务服务在港澳地区实现“跨境通办”。

    十年,广东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经济实力实现连年跃升,高质量发展迈出大步。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4万亿元,经济总量连续33年居全国第一,人均生产总值从5.23万元增长到9.83万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