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6日 星期三
产学研用携手,安徽淮南建设科特派工作样本点

    今年以来,淮南市新增科技特派员195名,共选派各级科技特派员394人,对接服务855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提前完成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全覆盖的任务。

    ——张虎 淮南市科技局副局长

◎本报记者 吴长锋

    “我的草莓苗为什么只开花不结果?”“我的梨树怎么防治根瘤病?”“双孢菇新品种怎么升级?”

    炎热的天气丝毫不影响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孤堆回族乡广大种植农户对于农业科技知识的渴望。6月19日,气温高达38摄氏度。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派出的科技特派团来到了孤堆回族乡。

    这次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组团”而来的共有6位专家,分别来自蔬菜、草莓、葡萄、果树、食用菌、中药材种植等领域。面对农户们的提问,专家们进行了一一解答,他们还深入种植大户的生产现场进行了面对面的指导。

    科特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今年以来,淮南市科技局深入实施农业科技现代化、农机装备机械化、农民增收多元化的“两强一增”行动,全面贯彻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紧紧围绕“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全覆盖”目标任务,加大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

    “今年以来,全市新增科技特派员195名,共选派各级科技特派员394人,对接服务855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提前完成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全覆盖任务。”淮南市科技局副局长张虎告诉记者。

    “淮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特派员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定期推进,并组织全市上下聚焦选派,广泛动员,提前完成了选派工作。”张虎告诉记者,实现科技特派员全覆盖之后,淮南市科技局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围绕春耕生产,集中组织科技特派员到服务的行政村开展科技服务,通过开展一次走访、悬挂一个科技特派员信息牌、组织一次培训、进行一次田间指导、发放一批技术资料等方式,形成了科技特派员助力春耕生产的热潮。

    科技特派员在淮南市大小不一的果树种植园里,指导果农预防病虫害;在一望无际的田间,指导农户利用无人机对生长关键期的小麦进行一喷三防,预防小麦赤霉病发生……科技特派员的身影处处闪现。

    既提高产量又提高品质

    张虎告诉记者,淮南市组建了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团“需求库”“备选库”,联合高校院所组建了12支科技特派团队伍,建成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样本点1个,县区级科技特派员工作样本点8个。

    5月,淮南市科技局在现有科技特派员团队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县区与安徽省农业科研院校合作,组建了果蔬生产、水稻产业、席草产业等科技特派团。各个科技特派团成立后,立即开展支农活动,也带动了县区科技特派员样本点的建设。

    淮南市农科院科技特派团围绕自主研发的“绿美人”“绿妃”等优质酥瓜新品种,通过在寿县、凤台县、潘集区建立酥瓜科技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示范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民种植,在全市推广面积达2万亩,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

    在寿县板桥镇清真村、邹祠村席的席草产业基地,寿县席草产业科技特派团指导农户通过培育席草新品种,建立席草试验示范基地,既提高了席草产量又提高了品质。目前,科技特派团已在板桥镇清真、邹祠村建立了2个席草试验示范基地,500余亩的基地产席草75万公斤,编制高档草席25万床,年产值2000多万元。

    产学研用联合转化科技成果

    在凤台县桂集镇园艺社区果蔬种植基地,科技特派员采取无土栽培等新技术,开拓出蔬菜瓜果新型种植模式,推广种植设施蔬菜、葡萄1000余亩,产量700多万斤,产值2000多万元。

    在田家庵区范圩村西甜瓜育苗基地,科技特派员采用双断根等嫁接技术,培育出优质西甜瓜种苗,该村推广种植西甜瓜600余亩,产量480万斤,年产值1420多万元。

    在大通区孔店乡河沿村的草莓种植基地,科技特派员采用育苗、覆盖等技术,解决了江淮地区梅雨季节对草莓种植的影响,帮助该村种植草莓2000多亩,实现产值近4000万元。

    今年以来,淮南市科技局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安徽省农业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推荐涉农类安徽省“揭榜挂帅”项目2项,组织申报安徽省农业领域重点研发项目6项,“瓜类蔬菜集约化育苗抗灾减害提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5个项目被安徽省科技厅立项,获2022年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资金支持210万元。

    “农业成果转化关键在企业。今年以来,淮南市科技局紧紧抓住这个关键环节,在全省率先建设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鼓励科技特派员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四新’成果转化。”张虎告诉记者,目前淮南市共建设39家基地,其中种植类24家,畜牧养殖类7家,水产养殖类3家,农产品加工类5家。

    “39家基地去年共实现营业收入4.27亿元,并通过培训带动周边农户,在全市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张虎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