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6日 星期日
首场“代表通道”:闪亮的故事 闪亮的时代

代表通道

◎本报记者 张盖伦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但我将我的生命同国家的强大焊接在了一起。焊接时产生的火花绚丽而短暂,只有将这份短暂无限地延长,才更有意义。”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焊接班班长姜涛在“代表通道”坦陈他的感受。

    共有8位像姜涛一样来自基层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在这个惊蛰的清晨,分享他们闪亮的奋斗故事。

    让双奥之城再次惊艳世界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北京再次惊艳世界。展现在世界眼前的京西首钢园区,成为点燃北京高光时刻的焦点之一。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代表长期参与北京的城市建设。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对北京有深厚感情。

    在“代表通道”上,吴晨表示,首钢园区的改造,凝聚着北京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上的持续探索,也凝聚着首钢园区众多建设者、建筑师和规划师的辛勤付出。大量的老旧工业建筑更新为民用建筑,原有的工业结构形式与工业建筑的遗存风貌和崭新的使用功能相融合。首钢园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厂区的风貌格局,工业原址与奥运元素完美结合。“今天的首钢,生动展现了山、水、工业原址和城市活力美美与共的生动图景,真正成为了首都的城市复兴新地标。”吴晨说。

    多年来,吴晨深度参与过北京很多地方的规划建设。

    什刹海,曾由于过度的商业和旅游业开发,环湖的滨水公共空间和周边的胡同拥挤不堪。经过精心设计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所有的环湖步道的阻点被打通,真正做到了还湖于民。南锣鼓巷,有北京保留最为完整的胡同格局。在保护整治与复兴的设计工作中,他们按照一院一策的设计原则,使四合院达到结构安全、设备完善和建筑宜居的标准。在工作当中,他们为老街坊、老住户量身打造“老胡同、新生活”的人居环境,真正做到了“人民城市为人民”。

    “我的故事在所有平凡人身上都可能发生”

    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的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是一名农民作家。

    她出生的地方,是宁夏南部山区泾源县黑眼湾,那里四面环山,交通工具是一头头毛驴。马慧娟从小就爱读书,因为贫困,16岁初中毕业就辍学了。“我以为我要在土地上重复我父辈们命运,20岁时,我的老家黑眼湾迎来了移民搬迁政策。”

    “代表通道”上,马慧娟娓娓道来:“它是电视剧《山海情》闽宁协作模式的扩大版。在红寺堡集中安置更多贫困群众,彻底改善大家的生活面貌。”

    马慧娟和乡亲们走出了大山。因为党的好政策,因为黄河水的灌溉,过上了好日子。她也重新开始阅读写作,慢慢地,她的文字被网友看到,她的文章被推荐给杂志社发表。

    她常说,自己就是一名农村妇女,现在,马慧娟上过电视节目,出了五本书,当选上了全国人大代表,从黄土地走到了人民大会堂。

    “有人说我的故事是个传奇,但我自己知道,哪有什么传奇,我的故事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这样的故事在许许多多的平凡人身上都有可能发生。”“代表通道”上,马慧娟自信而坚定。

    “庆幸工作在尊重技能的环境中”

    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焊接班班长姜涛17岁时就像他的父辈一样,义无反顾投身航天企业。

    刚进工厂时,姜涛就立志成为一名好工人。为了练习手握焊枪的稳定性,他将自己的双手绑上了沙袋,每天进行6到7个小时的焊接训练,常常累得筋疲力尽。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7个月的刻苦训练,他终于取得了常规需花2年时间才能取得的焊接合格证。

    35年,姜涛和他的团队一直从事航天产品的焊接工作。随着国家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从多个国家重大型号装备研制到航天发射一箭20星,他们也克服了无数困难。“我平时工作时的标配,是一把不离手的焊枪,35年来,我手持焊枪只做了一件事——用我手中的焊枪一次次的超越自我,攻克国内焊接技术难关。”

    在“代表通道”上,姜涛说,他庆幸自己成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工作在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技能人才的大环境中。也正是有了航天事业的空间和舞台,他获得了一系列奖项,成长为一名大国工匠。

    “我亲手焊接的产品多次接受党和国家的检阅,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强大。”姜涛知道,那些闪亮的故事,终究要闪耀在闪亮的时代。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