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9日 星期五
实施“三航两海”计划 深蓝人才“航母”从这所军校启航
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周许辉教授(电脑前)和团队成员受访单位供图

    海军军医大学启动“深蓝”人才工程,实施了“三航两海”人才计划,即“启航”“远航”“领航”人才培养计划、“强海”创新团队计划和“聚海”人才引进计划,全面激活了该校各领域、各层次、各专业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磅礴力量。

◎王泽锋 本报记者 张 强

    11月9日,海军军医大学举行了名誉院士、客座教授暨“三航两海”人才培养对象带教导师聘请仪式,48名两院院士和63名顶尖专家被聘任为该校的“人才导师”。来自医学、生命科学、军事卫勤等领域的16名院士和顶尖专家来到仪式现场,共同为这所军校的新时代人才建设谏策献力。

    “有顶级专家导航引路,我干事业的劲头更足了,起点更高了……”仪式上,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心外科主任王志农表示,他的带教导师是著名心脏病学专家葛均波院士。

    记者了解到,“三航两海”是海军军医大学“深蓝”人才工程的核心人才计划。自“深蓝”人才工程实施以来,该校80余人次入选国家、军队和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新时代的人才“活水”,在这座有着70余年历史的校园里竞相奔涌。

    向海转型,选人用人不看身份看业绩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该校“强海”创新团队负责人周许辉领衔完成的项目,一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作为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党总支书记、学科带头人,周许辉的身份并不是军人,而是文职人员专家。“不看身份看业绩,五湖四海用人才”正是这所军校的选人用人风气。

    2017年7月,海军军医大学在国防和军队改革中转隶海军,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然而,在转型发展的起步阶段,种种忧思也随之而来:人才存量不足、人才保留困难、人才活力下降等新情况、新问题凸显,加之体制编制调整带来的冲击,部分科技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有所减退。

    问题的暴露,换来一场革弊鼎新。此时,距该校实施上一轮人才工程已相隔16年,旧的人才规划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随后, 学校展开了新时代办学思想大讨论,从教员到学员,从机关到基层,全校上下倾心投入、献计献策。在去年12月召开的学校党委扩大会上,明确了加快构建“备战牵引、向海转型、四基支撑、双轮驱动”的转型建设新发展格局。

    新的发展格局、新的奋斗目标,将一幅崭新的办学愿景植入官兵师生的心里。该校随即启动“深蓝”人才工程,实施了“三航两海”人才计划,即“启航”“远航”“领航”人才培养计划、“强海”创新团队计划和“聚海”人才引进计划,全面搭建起了大学新时代人才体系的“四梁八柱”。

    挺进远海,军事任务中锻造人才

    10月17日,在亚丁湾某海域,该校参加海军第38批护航编队的医疗队员与新一批护航编队军医完成任务交接,开始返航。中秋、国庆“双节”前后,该校官兵一茬茬奔赴任务一线,远航茫茫大洋,扎进座座岛礁,在万家团圆之时屡屡上演“最美逆行”。

    挺进远海大洋,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成为这所军校锻造人才的重要途径。

    记者了解到,该校新年度遴选出的“三航”人才中,60%以上参加过援鄂抗疫、和谐使命、亚丁湾护航、海外援建等多样化军事任务。

    该校不仅在远海大洋上锻造人才,更在聚焦“深蓝”中强建学科。

    在“强海”创新团队中,由中医系主任、“青年岐黄学者”顾伟教授牵头的中医学科团队特色明显,他们以海军官兵长远航中医健康维护为研究方向,建起的长远航中医实用技能训练平台、特勤人员中医健康维护平台均被列入军队“双重”学科建设;研制的防疫中药香囊已用于护航编队的海上常规防疫。现阶段,团队围绕中医适宜技术下潜艇、长远航自救互助、海军女艇员身心健康等,运用传统中医药技术为海军新质战斗力的生成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年39岁的青年康复医学专家方凡夫,以自身过硬的素质通过这次人才工程的层层遴选,不仅进入“远航”人才计划,还竞聘为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方凡夫坦言,“深蓝”人才工程将他带入了事业黄金期,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多年来颇费心血的一项研究成果,也将通过“医工结合”的新模式“开花结果”。

    早在6年前,方凡夫发现本院传承了70余年的中医传统针灸技术“腕踝针”,对于缓解官兵训练伤痛有着显著的效果。于是他引入现代康复物理技术代替传统针刺,融合智能技术,设计出可穿戴式“中医腕踝镇痛智能手环”。但由于军队关于对外技术合作和“停偿”方面的要求,他的这一创新始终难以实现成果转化。

    去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与上海理工大学签订“医工结合”创新合作协议,方凡夫的“中医腕踝镇痛智能手环”设计方案作为第一批遴选的项目,将投入实质性研发,待成品经过人体安全性测试后,就可推广到基层部队用于训练伤的治疗和康复。

    筑巢引凤,不断壮大人才队伍

    入选“启航”人才计划的代表、海军军医大学特色医学中心助理研究员向导,将“深蓝”人才工程比作“及时雨”。

    之前,他一度为职称评定的准入条件而苦恼。他从事的潜水与高气压医学专业由于军事性较强,大部分研究课题都是在深潜和长远航任务中“淘”来的,不仅涉密级别高,也难以申报地方通用的基金项目。“深蓝”人才工程仿佛为他量身设计,一入选就匹配好项目和资金,扶持他心无旁骛地投入军事医学研究。

    事业上扶上马,生活上帮一把。

    为了提升各类人才在校工作的幸福感、获得感,海军军医大学党委还出台了“基层有所盼、机关立即办”工作机制,想方设法解决好教医研一线人员的实际困难。目前已为460余名文职人员解决了落户上海问题,为38对两地非军人夫妻解决了分居随迁问题。2021年度校党委扩大会上,非现役人员直系亲属就医、用房调整等事关民生和人才保障的问题,皆被列入新学期亟须解决的十大实事工程。

    良好的事业平台和生活保障,起到了“筑巢引凤”的效果。新一轮科室主任竞聘中,文职人员李威被选拔为转化医学院纳米医学研究室主任。多年前,在纳米医学领域颇有建树的李威,放弃国外优渥的待遇来校工作。学校帮他解决了家属落户、小孩上学等后顾之忧。卸下包袱的李威不负众望,短短3年内,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在国际上提出“纳米免疫治疗”概念。

    1998年,随着在该校实地拍摄的电视剧《红十字方队》热播,这所军医大学开始倍受瞩目,并在上世纪崛起了一座学科人才的“红十字方队”。如今,当年的“红十字方队”穿越时空,成为驰骋于时代潮头的深蓝人才“航母”。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