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分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等科研院所的一批重大合作项目、高层次科研团队、最新创新成果,先后在素有“小上海”之称的江苏省无锡市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基地成功落地。
6月18日,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在上海主办的2020无锡(上海)科技合作洽谈会上,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高亚光说:“这些体量大、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与成果,将成为推动无锡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带领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跑出‘加速度’。”
“大上海”始终是无锡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
“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龙头城市’,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无锡市市长杜小刚说,无锡与上海一地之隔、水陆相通、文化相近、产业相容,具有天然的合作基础和优势。全方位对接上海、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始终是无锡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
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的一大批“星期天工程师”,就帮助过无锡乡镇和企业建工厂、搞技改、上新品,使无锡成为中国乡镇工业重要的发源地和我国纺织服装、通讯电子等产业重要的出口基地,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苏南模式”。有的企业成为“单打冠军”,有的进入中国500强。
近年来,无锡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无锡市科技创新券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积极在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券探索使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加快融入长三角创新一体化发展。
如今,无锡在46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更拥有省部级科研院所20家。到去年底,无锡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8%,连续7年位居全省设区市第一。“十三五”以来,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4项。
“无锡作为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正加快打造物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16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是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外溢的理想承接之地。”杜小刚说,尤其是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入密集施工、全速推进的新阶段,无锡与上海对接合作的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
促进锡沪两地科技创新资源共建共享
在无锡市委市政府领导眼里,上海是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因此,无论是“上海研发、无锡制造”还是“两地协同、携手创新”,双方合作都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今年,无锡全面开启锡沪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在无锡科技局局长孙海东看来,通过几年努力,无锡已走出发展的“瓶颈期”,初步形成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无锡产业呈现“体格”变壮、“体型”变优、“体质”变好、“体能”变强的良好态势。
记者了解到,无锡物联网产业经过10年发展,集聚物联网相关企业超2000家,牵头或参与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12项、国家标准49项。连续举办四届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倾力打造鸿山、雪浪、慧海湾等3个物联网特色小镇,成为国家物联网产业创新重要策源地。
无锡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南方微电子工业基地和国家科技部批准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经过40年发展,已形成从材料、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完整产业链,2019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产值1178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
无锡在生物医药产业上,布局建设马山生命科技园、新吴区生命科技园、惠山生命园和江阴生物医药产业园等4大专业化园区,拥有阿斯利康、辉瑞制药、华瑞制药、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祥生医疗等一批龙头企业。去年,实现产值突破800亿元。
此次无锡(上海)科技合作洽谈会上,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无锡市科学技术局签署了《关于共建共享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战略合作协议》,将促进两地科技创新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支撑区域产业技术进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紧扣打造长三角技术创新先导区的目标定位,围绕仪器共享、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金融、创新孵化及科技咨询等领域,协调建设和运行无锡市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孙海东说,截至目前,已整合相关科学仪器3200台(套)、仪器原值达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