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观察家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上海举行的一次院士沙龙上,科学家们呼吁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当下要重视基础研究,尤其是数学领域的研究。他们强调人工智能的基石在数学,其核心关键是算法,希望人工智能的专家们花上三五年的苦功,潜心为我国的人工智能开发出核心算法。
这番讨论可谓直击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痛点。人工智能实际上是一个将数学、算法理论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领域。若是把人工智能细细研究,归根结底是算法,也就是数学、概率论、统计学等各种数学理论的体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整个过程中有过失败、停滞,也有飞跃式的前进。纵观整个起步、发展和应用过程,不难发现,它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基础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更是在基础研究特别是算法研究上大量投入。
最近一些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将人工智能应用到产业发展中,应用到社会生活各方面,解决人们关心的安全、健康、环保等问题。当我们所有人都高呼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欣喜我们拥有全球多少个“第一次”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愈加凸现——我们在算法上的创新和发展是不够的。
平心而论,我国数学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可以说是非常扎实的,但是有多少数学家投入到了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中,有多少懂数学又关注人工智能的科学家在潜心进行基础算法的研究?答案并不乐观。正如徐匡迪院士所忧心的那样——这一轮人工智能高潮的掀起,算法起了重要作用,而中国最缺的就是算法。
人工智能实现技术突破、行业革新、产业化推进,都必须以基础算法的突破为基石。坊间常有议论,认为现在正处在人工智能爆发的临界点,那就真得好好想一想,我们是否能够在基础算法和重大基础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