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7日 星期六
良好的创新条件需科学的人才评价

卢阳旭

    人才评价是两会的老话题了,相对于头顶各种“帽子”、享受优厚待遇的“海归”和洋博士,“土鳖”们的憋屈和不平也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代表们的讨论中,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王建宇关于本土人才应受到与海归人才同等重视的呼吁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给人才以优厚的待遇,只要名副其实、公平竞争,是知识价值的体现,也是尊重人才的应有之义。但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土鳖”和“海归”人才受到差别对待的情况比较多,也受到了很多批评——没有几个人会认为同样水平的人才应该享受不同的待遇。

    这一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才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践中,用人单位或者人才计划评选单位设置诸如学历、学校、海外经历、成果等门槛,以避免各色南郭先生来投简历。虽然有不少人都会或多或少地质疑这些标准的有效性,但总体来看这些标准是比较有效的——学历的授予有一套规范的制度、学校的声誉有相当的公论、成果的质量也有同行评议把关。按照统计学中关于“一类错误(弃真)”和“二类错误(纳伪)”的划分,上述做法降低了犯“二类错误”的概率,但也确实增加了犯“一类错误”的概率——被误弃的真人才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从理论上说,不设门槛、大撒网,然后组织大队人马层层筛选、披沙拣金的做法能够降低犯“一类错误”的概率,但仅管理成本一项就断难实行,更糟糕的是如果以大撒网开始,以无力精挑细选来结束的话,不仅没有降低犯“一类错误”的概率,还增加了犯“二类错误”的概率。同时,在人才招聘、选拔过程中,直接操作的人通常不是最终出钱的人,而只是管理者、代理人。按照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观点,代理人有足够的动力去降低犯“二类错误”的概率,哪怕为此增加了犯“一类错误”的概率,原因很简单,前者是硬风险,事后被发现、问责的可能性较高,而后者是软风险,在现实中不是那么容易说得清楚。

    总之,人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加之人才招聘过程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使得在名头方面处于劣势的本土人才容易被“弃真”,享受不到海归人才的待遇。当然,随着我国人才培养能力和创新自信的提升,以及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相信我们国家的人才评价会越来越注重公平竞争。“土鳖”也好,“海归”也罢,有才华都能得到施展,是人才都能受到公平对待。

    (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