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4日 星期三
“大象经济”另一面:“轻量化”经济如何炼成?
□ 本报记者 魏 东 王延斌

    一块一吨重的普通铝锭,价值大约1万元,通过万吨挤压线挤压等四道程序,变身为轨道交通车体结构,成为高铁的一部分,价值超过6万元。这是发生在渤海湾畔山东省龙口市的转型故事。

    在重工业底子深厚的山东,以“重”为特征的“大象经济”唱主角,但龙口闯出了不同的路子——在产能过剩的转型突围中,连续十多年卫冕山东县域经济冠军,创造“轻量化”经济的发展样本。

    “经济发展想要做到增长、效率和可持续的平衡,需要更轻盈的产业结构,”龙口市市委书记韩世军说,“产业结构想要变轻盈,就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来锻造新的发展模式。经济结构轻便了,行进起来会更加矫健。”

    日前,科技日报记者走入“轻盈产业”的直接创造者——龙口企业调研“大象经济”的另一种表现。

    没有两把刷子,拿不下“国家技术发明奖”

    “这种材料叫TPV,有塑料的可塑性和可回收性,又有橡胶的弹性,广泛应用在汽车密封、轨道交通减震等领域。”山东道恩高分子材料公司总经理蒿文朋说,斩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道恩先知先觉,“早在市场需求出现之前,我们就着手进行替代性产品的技术研发,换句话说,是我们创造了市场需求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效益就来了。”

    在行业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一季度道恩公司TPV的销量同比增长了30%,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居于同行业第一,全球第三。

    生产企业创造消费需求,进而引领产业升级,勾勒出“供给侧改革”的企业发力方向。道恩集团为这个技术储备了14年,才攻破万吨级TPV制备关键工艺技术,打破美日荷等少数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成为国内首个实现TPV产业化的企业。

    一个车间,五个“世界第一”

    南山铝业“150MN正反向挤压生产线”车间的承载力惊人,正反向大吨位世界第一、辅助设备配置世界第一、挤压产品截面世界第一、工艺流程自动化程度世界第一、铝挤压行业厂房跨度尺寸世界第一,集中在这里的五个“世界第一”不显山不露水,却形成了一条从铝矿资源到航空铝材生产的完整产业链。

    上世纪90年代初,南山从技术含量不高的电解铝项目中掘得“第一桶金”。当时全国铝材企业有4000多家,为在激烈竞争中不被淘汰,南山一手加快技术改造,另一手继续向产业链高端攀升——2005年上了铝板带生产线。此举,让南山铝板带占据了国内50%的市场份额。

    为了上航空铝材项目,南山铝业在澳大利亚购买了铝土矿山后,紧跟着在美国芝加哥成立铝研究中心,引进15名美国航空材料专家。此外,建立了一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南山航空材料研究院全球搜罗人才。

    如果说让市场追着跑、企业创造新需求的路径不好复制,那么在转变思路、转型升级方面,南山铝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有破有立,才能颠覆传统

    在中际电工生产车间,产业工人只需要操作电脑,即可完成复杂的线圈绕线工作,这颠覆了传统操作模式。

    依托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际电工最新研制的自动生产线,改变了传统半手工、半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可提高功效20倍以上。“刚开始全国只有我们一家做电机装备,后来南方一些小企业陆续跟风,在我们跟德国合作进行技术升级后,他们落下了。”中际电工副总王策胜说,飞驰电掣的动车高铁上,70%的车体型材是“丛林造”。

    引进德国技术的同时,中际电工还学习德国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机器替代人工,让我们甩掉了很多小厂,但这也要求我们的产业工人具备更高的素质,更严谨的作风。”王策胜说,公司每年都定期派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到德国学习,选派技术骨干到国内外高校、大型企业跟班学习,同时灵活运用“柔性引才”方式,在智力密集的国内一线城市就地取才。

    硬件一流之后,中际电工借助过硬的创新团队,不再单靠销售单机盈利,逐渐转向为企业提供整体方案。

    多年以前,龙口市县域经济主要靠铝材料、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存储等传统优势工业支撑,然而在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配套多终端少,产业低端多高端少,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显现。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转型发展是必然的选择,要使转型发展真正成为内在、高质、可持续的蜕变,必须依靠扎扎实实的创新。”韩世军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