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2日 星期二
《就是要整理》:
“解构”的快感
文·张译允
作者:乌尔苏斯·威尔利(瑞士)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乌尔苏斯有整理强迫症,“恶搞”生活,“恶搞”艺术,但从这些作品当中,我们看到的并不仅仅是搞笑,似乎也暗含某种社会文化心理。

    ■别开书面

    这套画册真是高级视觉冷幽默。很多人觉得就是恶搞,可作者乌尔苏斯·威尔利听了非常不满,他说自己创造了“整理艺术”,还在瑞士专利协会申请了专利。

    据说,美国艺术家唐纳德·贝奇勒的一幅作品诱发了他的整理强迫症:他认为画中人物旁边散落的正方体块让自己总是如千万只蚂蚁密密麻麻爬过般难受,就决定帮他一把,把那些方块整理一下……(他将画中人物旁边散落的方块码成了整齐的立方体)。此后乌尔苏斯一发不可收拾。

    乌尔苏斯在《就是要整理:艺术》中替许多现代艺术家收拾了“烂摊子”——保罗·克利、毕加索、波洛克、哈灵、席勒等现代画家的作品被他肆意解构,重新分解成最基本的构图元素,并把它们整洁地排列在一起:断臂的维纳斯长出了双手,贝多芬的乐谱重新排队,席勒的《斜卧曲腿的女人》变成了一团线,而点彩画家修拉的《模特们》则直接变成了一塑料袋的彩色小球……

    整理欲望延伸到日常生活领域后,于是有了《就是要整理:生活》。这本画册中,他对目光所及的一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字母形状的事物被强行列队、挂在绳子上晾晒的衣物按照颜色深浅分块处理、停车场里的汽车大小颜色绝不能错乱、中文指示牌干脆还原成最原始的笔画、连夜空中密密麻麻的星星都被串成了串……这次整理不仅是用画笔把画重塑一遍,而是将场景、布局、摄影、绘画和想象力融合在了一起。

    乌尔苏斯的创意“笑果”突出,但并非“闹着玩的自娱自乐”。不妨换一种角度思考:当所有人都在觥筹交错的世界里尽力追逐着复杂与华丽时,抛开一切繁杂的技巧和精致的构造,省去经纬和交织,用一个个点,一条条线,一个个小方块来构造一个最纯粹、最质朴的世界,也未尝不是对内心净土的深层次探讨。

    就像乌尔苏斯自己所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复杂的决策和疑问,判断事物的好坏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我们渴望简单和秩序,而整理思绪的方法之一就是给事物分门别类,即使是在那些根本用不到分门别类的地方。”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