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战略之后,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掀起一股创业创新的时代风潮。2015年全国“双创周”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着。有关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新举措值得借鉴。
美国是世界上综合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其国防军工技术一直领先世界,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但随着社会发展程度的提高和科技进步速度的加快,美国一直引以为傲的国防技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迫使其不断地求新、求变,以保持领先地位。
国防技术研发是创新动力源
战后70年里,国防技术创新一直是美国技术进步的主要源泉,国防军工技术研发所产生的重大成果和技术突破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科技和经济发展,如微芯片、GPS技术的产生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等,无不与国防技术创新有关。
美国著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在不久前完成的一份有关尖端技术来源的研究报告中称,当今几乎每一项重大技术进步,其核心技术均得到政府财政的支持。由于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不带有企业研发的商业逐利性,因此那些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重大作用、短期内看不到市场价值的科学探索和技术研发活动,只能由政府承担主要角色。
长期以来,美国国防研发经费一直占据联邦研发总预算的一多半,是政府支持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代表,正是强大的国防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使美国得以保持世界科技领先地位。
国防技术创新难绕两大障碍
尽管美国国防技术研发一直是技术创新领域的佼佼者,但近年来却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得不寻求战略上的调整。
一是新技术发展和市场化周期加快,使国防技术创新难以故步自封。在新技术成果市场化周期相对较长的年代,由政府花钱进行研发活动,然后再与私人企业合作进行“军转民”,将国防技术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这样的模式并没有太大问题。然而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成果市场化周期越来越短的今天,一项有市场前景的国防尖端技术成果若不能尽快转化为产品,那么,极有可能被嗅觉灵敏的企业技术研发所取代,这将造成资金、技术和人力等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但与私人企业相比,国防军工部门在技术市场化方面的能力和反应机制却远远不足。
对此,CSIS“国防工业倡议”项目负责人亨特指出,当今技术发展包罗万象,新的技术成果不断出现,“国防技术与民用技术”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仅靠国防部门自身的研发活动已无法满足军工装备的发展需要,无论是核心技术发展,还是在其他技术创新领域,均离不开外来力量的支持。
二是国防预算面临缩减压力。在技术创新及商品化速度加快的同时,美国国防研发预算却面临着不断下降的趋势。上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研发投入是私人企业的一倍多,而目前减少为企业投入的一半。在每年约4000多亿美元的研发经费中,联邦政府的研发预算仅有1400多亿美元。作为吸收政府研发投入最多的国防军工部门,其研发经费不仅步入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且总额度也面临减少的压力,如2014财年的国防研发经费比2012年下降了6.3%。
国防研发预算的下降不仅给美国国防技术发展带来直接影响,而且对美国技术创新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为此,引进外来资源,调整国防技术研发模式成为必然之举。
民间资金和技术成治病良方
事实上,民间力量一直在美国国防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国防部门拟进一步对私企开放研发项目,更好地利用民间资源,包括资金、研究力量和设施等。目前各军种已制定加大吸收私企参与研发项目的初步计划,如空军的“成本缩减倡议”、陆军的“快速装备力量”计划及海军的“快速创新单元”计划等。
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在今年春对外公布了“国防创新试验计划”,要求国防研发部门与硅谷高技术企业联合,利用他们的技术人才和风险投资基金,开展国防技术创新活动。这还不包括已在军方采购、快速装备和技术支持中发挥作用的众多民间小企业。美国防部发布的最新一版“更佳购买力倡议(BBP 3.0)”已将重点放在通过商业技术力量、开放设施、拓展外延等,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从而获得(美军)主导能力的提高上。
由此可以看出,针对当前国防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美国选择了加快“民转军”的调整步伐。
(科技日报华盛顿10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