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04日 星期五
笃正风华一世情
——缅怀叶笃正院士
本报记者 游雪晴

    永远都记得8年前小寒节的那个上午,窗外呼啸着2006年第一股强冷空气带来的寒风,坐在您家窗明几净的客厅里,听您讲述九十年人生的风风雨雨,内心的平静与祥和至今难忘。

    那时,刚刚知悉您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藉着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贴心安排,我去您家里进行专访。之前,怕您身体吃不消,大气所的老师嘱咐采访时间一定要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可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一个半小时,您依然谈兴很浓。即将告辞时,您戴上了眼镜,一笔一画地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今天科技日报的同志来我家,谈谈,很高兴。同青年同志一起,我总是快乐的。”

    您一直都是快乐的。“我现在每天散散步,翻翻探险类杂志,读读武侠小说。当然,身体允许还要去所里上班。今年想再招个博士生。” 您描述着当时的日常生活,流露出孩子般的快乐。这快乐发自内心,是90年人生风雨历练出的从容、豁达、淡定,也是拥有大智慧、大胸襟的人所独具的。

    可能正是您的这种胸襟和智慧,让您获得了令人仰视的学术成就。当世界气象组织将有气象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气象组织奖授予您时,是这样阐述您的获奖理由的:建立青藏高原气象学,发现大气环流的突变,提出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开拓了全球变化科学新领域……

    上世纪80年代末,您就提出要进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当时有人反对:中国的事情还没有做好,怎么就开始做全世界的?事实证明您具有超前的学术眼光和预见性。您说,国外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们应特别重视。

    您对学生严格严厉是出了名的,曾要求您的博士生每个星期都到家里汇报研究工作,要求他们做学问踏实严谨;同时您也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质疑。您喜欢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敢向您说“不”,您希望学生可以超过您。也因此,您的学生都那么敬重您。

    去年那个硕果累累的秋天,您走了,走得那么安详,那么平静。一个习惯了为别人着想,“宽容、和蔼,从不计较”的人从容地走到人生终点。然而您开创的气象科学事业和光辉的人格魅力,永远不会有终点。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