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04日 星期五
心随草木酬大志
——缅怀吴征镒院士
本报记者 刘 莉

    又是一个明媚的春日,长眠在昆明北郊的您是否也感受到南国草木生长的味道。“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您用一生尽力探索草木的本源,在浩瀚的植物王国留下坚实的中国脚步。

    2013年6月20日,您静静离去,留给人们太多的不舍和感伤。很多原本陌生的人透过您的故事了解了《中国植物志》,更看到了老一辈科学家对科研孜孜以求的态度。网络上不时出现各种怀念的留言“他是中国植物活词典”“他能读懂植物的心”……

    《中国植物志》是我国高等植物的“户口簿”,它为中国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户口。这部记载我国高等植物种类、特征和分布最完善的巨著,共80卷126册,5000万字,5000余幅图版,是我国3代植物学家集体工作的结晶。《中国植物志》工作始于1959年,1997年基本完成编写,2004年全部书稿编辑完成出版,历时45年。全国83个单位375位植物学家参加了这一战略性的浩大工程。

    而您从一开始就参与组织领导编著,1987年起又担任了《中国植物志》的主编。您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完成的3万多张中国植物卡片,是《中国植物志》编著最基础的资料之一。此外,您还为我们留下了《西藏植物志》《云南植物志》《中国植被》等30余部专著。

    踏遍青山是研究植物的必修课。您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和世界四大洲。1975—1976年,60岁的您两次进藏,翻雪山、过峡谷;1978年—1980年,您二进疆、入东北,重返粤海,遍访崇山峻岭;80岁时,您还赴台湾考察,完成了中国的植物考察。

    您还为植物的保护代言。1956年,您在我国最早提出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倡议;1958年,您与寿振黄提出在云南建立24个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方案;1999年,又向国家建议建立“野生种质资源库”。这些建议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实施,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做出了前瞻性部署。

    草木勃发的时节,我们格外怀念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