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6日 星期五
AI文生视频,还要输入更多创作者“激情”
□ 苑 楠

    日前,《2024中国AI盛典》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央视网等平台播出,受到社会关注。这是一场科技与艺术融合的盛典。音乐、动画、文物修复等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创作而成,让观众在享受视听觉盛宴的同时,深刻感受到AI的魅力。AI文生视频技术能否取代人工创作成为热议的焦点。

    在整台节目中,依托生成式AI技术,结合壁画、古画资料重现孔子、老子、韩非子、苏格拉底等形象,AI虚拟数字人作为主持人,与这些古圣先贤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百家争鸣”。这种交流不仅让观众感受到古圣先贤的智慧,更展示了AI技术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巨大潜力。AI文生视频打破了动画制作的专业藩篱,让没有导演、绘画专业技能的人士也有机会参与影视创作。

    AI文生视频创作改变了传统的动画生产流程,节省了分镜头创作、二维设计、三维建模等中间技术流程,是一种全新的动画创作形式。AI文生视频技术的发展,将大量动画创作者从繁重的规律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动画创意、风格打造上。原本需要数十、上百人创作团队才能制作的动画作品,可能一个或者几个人的团队就能完成,减少了人力成本、制作成本的投入。那么,是不是AI文生视频技术就能完全取代人工创作,AI动画比传统动画技术更好呢?其实,从现在文生视频的发展程度来看,还有诸多不足之处。

    文生视频对文字表达的精准度有很高要求,文字表述越清晰、定位越准确,生成的视频精确度就越高。根据文字脚本生成的视频,很难一次性准确达到创作者的需求,需要不断输入更多的指令来训练调试模型,让AI满足创作者的想象力,呈现出完美效果。因此,AI技术能减少绘画等方面的工作量,在审美设计、故事表达等方面,仍然离不开创作者参与。

    在动画创作的诸多因素中,创作者的思想和独特性是动画片的灵魂,AI是动画创作的工具,创作的主体还是人。动画的主体架构、人物服装设计、美术概念设计、场景建构等具有创意性的部分,还需要创作者通过思考和创意来完成,AI只能作为工具来实现创作者的意图,无法直接提供这些前期策划内容。在具体创作过程中,AI技术更偏重于特效制作、场景还原,对原创故事内容的个性化生产则不够擅长,无法完全取代创作者的创意,更多只是辅助功能。

    人工智能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AI文生视频为动画及影视发展创作增添了一个新赛道。期待更多的影视动画创作者,综合运用传统动画技术和新型AI文生视频技术,通过开发更加智能的AI技术,投入更加丰富多元的场景模型库,为用户提供真实生动的动画体验,创作出感人的影视动画作品。

    (作者系中国科技馆资源管理部高级工程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