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凡尔纳“没有发明任何东西”吗
□ 尹传红

    上月末,经过164天、总航程约5.7万公里的旅程后,“深海一号”船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回到位于青岛的国家深海基地码头,圆满完成了我国首个大西洋载人深潜科考航次任务。

    此次考察开展载人深潜作业46次,创造了单航次下潜次数最多的纪录,获取了热液喷口区域温度、甲烷和氢气等第一手环境数据,采集到盲虾、贻贝和蠕虫等宝贵的深海热液生物样品以及硫化物、玄武岩和沉积物等深海地质样品,对我们未来的深海科学研究意义重大。

    读到媒体相关报道之后没多久,我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科幻分社,看到了即将付印的《海底两万里》中译本精美的科普图解版,真是浮想联翩。距我第一次如痴如醉地阅读儒勒·凡尔纳这部科幻经典,已然流逝了40多年光阴,仿佛自己也随着科幻走进了现实。

    凡尔纳著名的科幻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对地球和海洋探索具有史诗般寓意,产生了世界性的广泛影响。三部曲中,《海底两万里》的设想或许是最早成型。大约在1866年,凡尔纳“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构思出一个陌生人“必须跟他离开的人类不发生任何关系。他不再到陆地上来,他不把陆地放在眼里。他只需要大海,而大海必须能够向他提供一切……”

    客观地讲,早在凡尔纳出生之前,一些能潜入水底的器械就已经发明出来了。只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这类“水底运动器”一直未能产生实际的应用价值。借助《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小说,凡尔纳展开了他大胆、神奇的想象,详细地描绘了他“创造”的鹦鹉螺号潜水艇的构造和各种功能,以及人们经由它而得以窥见的丰富无比的海底世界。

    事实上,在《海底两万里》问世30年后,世界上第一艘具有现代意义的潜水艇才被发明出来。美国科学家、潜艇发明者西蒙·莱克在其自传中开篇即写道:“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而1958年首次抵达北极的原子能潜水艇,就是以鹦鹉螺号命名的。

    不过,1903年,75岁的凡尔纳在接受一位英国作家采访时谈到:“我的主人公尼摩是一个愤世者,希望跟陆地一刀两断,他从海洋中获得他的动力:电力。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海洋包含电力储备,就像地球一样,但获取这种力量的方法从未被发现。所以我没有发明任何东西。”

    后人评价凡尔纳这段自谦之语——“我没有发明任何东西”时,认为凡尔纳的创作其实具备强有力的现实依托,小说中使用的素材大多来自既有的科学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推演,而并非无中生有的“发明”。凡尔纳本人在那次受访后一年,即他离世(1905年)的前一年,更为明确地指出:

    以鹦鹉螺号为例,如果认真想一想的话,这就是一种无甚特别之处的水下机械,也没有超出当前科学知识的边界。它通过完全可行而且众所周知的过程上浮或下潜,其制导和推进方面的各种细节全都完全合情合理而且可以理解。它的动力甚至都不是秘密:我求助于想象力的唯一一点是这种力量到底如何应用,在这方面我故意进行了留白,让读者形成属于他自己的结论,这只是一个技术方面的空隙,完全可以由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头脑加以填补。

    由《海底两万里》这个事例可以看到,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幻作品和发明创造一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某些技术在实验室产生的同时,也出现在幻想作品中。苏联有个叫作根里希·阿奇舒勒的发明家和科幻作家,潜心研究了20世纪中期数千项专利,试图发现与人类想象力有关的线索,并提出了一些方法,用来预测未来科技走向,解决技术难题。他坦陈,是凡尔纳的作品激发了自己的想象力。

    14岁时,阿奇舒勒受《海底两万里》中所描述技术的鼓舞,开始为自己的发明制订计划。他想到,尼摩船长能够在海底行走,所以我们需要有耐压服,于是他就设计了一套潜水衣。在后来的深入研究中,阿奇舒勒意识到,实际上是凡尔纳首次提出了潜水艇双层船体的概念,而且其小说所涉及的细节内容完全体现在后来的专利发明中,可凡尔纳并不是相关专利权持有人。为此,阿奇舒勒开始倡导“科幻思想登记制度”——这有些类似于针对幻想技术的专利制度。

    阿奇舒勒或许称得上是制定发明规则的第一人。该规则涉及科幻式的预测、认知科学,以及对于技术体系发展史的深刻理解。他的发明方法和理论,后来在英语国家被称为“创新问题解决理论”(TRIZ)。他认为发明活动可以后天习得,可以加以改善、提速和改进。他相信:具备创新能力的人越多,社会就会越美好、越高级。

    由阿奇舒勒的事例看,凡尔纳“没有发明任何东西”吗?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