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清代名画展现端午习俗
□ 郑学富

    清代画家任伯年的《端午图》画面素朴清雅,艾草、菖蒲亭亭玉立,蜀葵竞相绽放;折枝枇杷叶子翠绿,金黄色的果实挂满枝头,地面上随意摆放几个大蒜头,与几株植物遥相呼应;一条鳜鱼悠闲自得,畅游其间……寥寥数笔,内涵丰富,韵味十足。古人常用艾草、菖蒲、蜀葵等形式来表现祛毒防病的传统习俗。

    艾草是端午节代表性的标志。民谚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之说。《荆楚岁时记》说:“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端午节插艾,是为了不让邪毒进入庭院房间。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其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也能驱蚊虫,净化空气。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说:“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于门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剑之遗意。”

    菖蒲为多年水生草本植物,被称为五瑞之首,生长于浅水滩上,其叶如剑,有香气。此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祛邪的灵草,有芳香开窍、祛痰散风之功。菖蒲夏季开花,花序密生而形小,呈黄绿色。故端午节前后,人们便提篮去郊外水边采新蒲,用作酿酒。《清嘉录》说:“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民间有端午节把菖蒲和艾捆在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俗称“蒲剑艾虎”。夏、秋之夜,燃菖蒲、艾叶,驱蚊灭虫的习俗保持至今。

    蜀葵又称“一丈红”,端午时节开花,故又得名“端午花”。蜀葵嫩叶及花可食,皮为优质纤维,全草入药,有清热止血、消肿解毒之功,治吐血、血崩等症。因此这天,人们除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外,还会在家中插蜀葵。

    枇杷是端午节时令水果。宋代梅尧臣有“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的诗句。在江南一带,端午节既要吃粽子,又要吃枇杷。大蒜素有“天然抗生素”之称,端午节这天,湖南、河南、浙江等地的人们会将大蒜和鸡蛋一起煮,作为早餐。

    鳜鱼又名桂鱼,唐朝诗人张志和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句。鳜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补五脏、益脾胃、充气胃、疗虚损等,其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尤其是老人和儿童理想的保健食品。在江南一带,端午节有饮黄酒、吃鳜鱼(黄鱼)的风俗。

    《端午图》笔墨简练洁净,清新古雅,所绘之物敷色雅丽,相得益彰。既表现了端午节悠闲的生活场景,又蕴含着人们祈盼吉祥安康之寓意。

    (作者系山东省枣庄市政协文史馆馆员、枣庄市首批社科智库专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