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长江绘本“踏浪而来”
□ 杨文婷

    截至目前,《长江!长江!》已获得第十九届文津图书奖(少儿类)、2023年7月“中国好书”榜单、“典赞·2023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作品等多项荣誉。这部受到肯定的绘本,历经艰难的编创与打磨,可以说是穿越了700多个日夜“踏浪而来”。

    改头换面精准定位

    3年前,这个选题几经辗转来到我手中时,还是一套4册的图文书。仔细研读文稿后,我发现4册创作风格并不一致,且文字体量较小,作为套系推出缺乏系统性,在阅读上甚至存在割裂感。

    而第一册“江河篇”行吟长歌般的文字,以及字里行间对于母亲河长江浓郁的情感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刘兴诗先生的深情讲述中,长江各个河段都有自己的名字,并有着截然不同的自然和人文风貌。这样的讲述方式特别适合与徐徐展开的全景式手绘长卷相融合,有利于帮助读者认识和了解长江全貌。于是,打造一部图文并重的长江绘本的想法就这样诞生了。

    以小见大考验功底

    要做好这本书,前期需要做大量的有关长江水系的基础资料查阅与梳理工作,研究型画家李赞谦的加入为本书质量奠定了根基,然而编辑工作依然挑战重重。

    长江内涵何其广博,绘本主体又必须精炼。在内容布局上,我拟定全书以干流为主脉络,支流为枝叶,顺着长江源头唐古拉雪山一路行进直至入海口;在保持主线路的过程中,8条支流沿线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穿插其中,又总能复归于主线。

    2万字的稿件被删改了大半,我再从作者的其他文字中找出所需要的内容,保留特有的诗意风格,将这些“干货”以新的逻辑整合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江河系统”。断断续续耗时半年,我才完成了全书文字的初步整理工作。

    设计兼具审美与功能性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每个场景所处的地理方位,我们设计了一个新颖的长江流域图,将每一页的画面以小图的形式放入流域图中,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精准定位其坐标,“自由行走于长江上、中、下游”。最初对于流域图的设计是印刷在正文之前,经过多方调研和讨论,最终改为单独夹在书中,以便于使用。

    另外,在序言中,作者回顾了与长江的半生情缘,而文末则巧妙编排了绘者的手绘分镜图与创作手记。二人于全书的开篇与结尾处遥遥相对,形成具有空间想象感的互望视角,既意味着文与图的并驾齐驱,也象征着长江前浪的深情寄托与后浪的继往开来。

    为凸显整部作品的典藏气质,封面设计上并没有采用常规方式——挑选一张写实性内文图,而是由绘者通过多种颜料的晕染手法,创作出12幅抽象作品,最终从中挑选出一幅,铺满封面与封底,视觉效果犹如澎湃的长江水。标题选取了有力的书法体,并使用烫银工艺,更加彰显品质和诗意。出于便捷性考虑,本书并未设计护封,而是选用细腻丝滑的触感膜覆于表面,进一步增强图的厚重感,同时解决了磨损问题,适合珍藏。为了还原匠心绘制的手绘原图,正文由人工锁线,可平铺180°,震撼的全景幅面能给读者营造最佳视觉效果。

    《长江!长江!》是关于创作、绘画、编辑、设计、印制等全流程出版环节的精彩碰撞与精心研发的成果,体现了科学、人文与艺术的融合,也激励着我在原创精品的出版路上继续坚守那份热爱与匠心。

    (作者系湖北教育出版社编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