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白茅群落。白茅,色泽洁白,体态柔顺,古人将其看作圣洁、芬芳的植物。 夏舫 摄 |
□ 崔丽娟
野有死麕(jūn),
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
吉士诱之。
林有朴(pǔ)樕(sù),
野有死鹿。
白茅纯(tú)束,
有女如玉。
——《召南·野有死麕》节选
============================================================
野地里有死去的獐子,用白茅将它好好裹起;有位妙龄少女春心萌动,英俊的少年正好拿去讨她欢喜。树林里有丛生的小树,野地里有死去的野鹿,用白茅将它细细捆扎,送给纯洁如玉的少女。用白茅包裹獐子作为礼物,象征着对爱人的钦慕和珍重。
《诗经》里的《召南·野有死麕》这首诗,描述的是英勇猎人用洁白的茅草包裹着捕获的猎物,送给心爱的女子作为求婚礼物,展现了当时男女之间淳朴率真的爱情。
北宋药物学家苏颂的《本草图经》是这样描述白茅这种植物的:“春生牙,布地如针,俗间谓之茅针,亦可噉(dàn),甚益小儿。夏生白花,茸茸然,至秋而枯,其根至洁白,亦甚甘美,六月采根用。”
白茅色泽洁白,体态柔顺,古人将其看作圣洁、芬芳的植物。古代祭祀时,常以白茅为助祭之物,表示对天地、神灵、祖先的恭敬。一是将白茅洁白的穗子作为铺垫,上面摆放祭祀神明的祭品;二是用来“缩酒”——将束茅立于祭前,浇酒于茅上,酒慢慢渗入,过滤掉酒渣,然后再洒落到地上或神坛上。白茅充当了人与神灵沟通的媒介,经过白茅的过滤,就相当于神灵饮过祭祀的酒水了。
白茅为禾本科白茅属多年生草本,具有粗壮的长根状茎,高30—80厘米。叶多集中于秆上,质地较厚,老时常破碎成纤维状。圆锥花序稠密,长20厘米,宽达3厘米;小穗披针形,成对或有时单生,基部围以细长丝状柔毛;两颖近相等,边缘具纤毛,背面疏生丝状柔毛。颖果椭圆形,长约1毫米。
白茅适应能力强,喜光、稍耐阴;喜湿、耐水淹,也耐干旱,主要靠根茎扩展营养性繁殖,也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花果期一般为4—6月。它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常见于低山带平原河岸草地、沙质草甸、荒漠与海滨。
白茅春天生芽,嫩芽、嫩茎及嫩花序皆可生食,古文中将初生的白茅嫩芽称为“荑”,因此形容美人纤纤玉手为“手如柔荑”。叶片扁平密实,可以用于制作蓑衣、茅草屋顶或者造纸。
白茅根又称茅根、甜草根等,除了是孩童时代的零食之外,还是一味中药材,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功效,很多中药剂内都有白茅根的成分。白茅植株修长整齐,形态柔和,被广泛应用于园林造景。其根茎生长力强、盘根错节,可以用于防风固沙,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
(作者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