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2日 星期五
汪景琇:观测太阳“打喷嚏”
图为汪景琇院士。
(图片由主办单位提供)
他是中国天文最高奖项张钰哲奖得主,开创性系统地提出了对太阳向量磁场研究的方法,取得世界领先的天文成果。

    编者按 近日,在北京市科协主办的“2024科学跨年之夜”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太阳物理学家汪景琇,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化学与环境健康学家朱彤等通过网络直播方式为全国观众开讲“2024年第一堂科普课”。本报整理出课程内容,与读者分享。

============================================================

    2023年12月初,北京出现了罕见的极光,引发社会热烈讨论。有人说,当你沮丧的时候,不妨到北京来看看极光,连北京都能看到极光,这世界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发生?

    极光,顾名思义,应该是地球的两极高空所观测到的一种现象。那么,它是怎么发生的呢?地球上每次出现极光,都是太阳的一次爆发,就好比太阳打了个喷嚏。有的小朋友会想,太阳打了个喷嚏,地球上就能看到极光这样的奇观。那是不是应该让太阳多打些喷嚏呢?

    这样是不行的。强烈的太阳爆发会引起重要的空间效应,会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影响。比如,1989年3月的一次强烈的太阳爆发导致加拿大魁北克省停电9个小时,造成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损失。2023年10月份发生的强烈的太阳爆发,能量比数亿个氢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总和还要多。太阳爆发造成了通讯中断、导航失败、卫星丢失。我们平时享受着太阳送来的温暖,但是强烈的太阳爆发又带来了空间灾难,因此,我们要揭开太阳活动的奥秘,以预报这种空间灾难。

    自古以来,人类对太阳的探索从未停止。2300多年前,诗人屈原在《天问》中写道“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就是说为太阳赶车的车夫的鞭子还没有扬起来的时候,为什么西北若木花林上空就出现了光芒呢?

    我们不知道屈原是否看到过极光,但是屈原的确在《天问》里提及了极光,所以太阳是人类探索之旅中一个伟大的挑战。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艾国祥在北京市怀柔区开创了中国太阳物理研究的一个新起点。他和同事历经20多年寒冬酷暑,凭着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独具一格的科学思考,通过努力创造了世界上先进的太阳磁像仪。我自己的研究也是从怀柔太阳磁像仪的观测开始的。记得那个时候,我和还在读研的邓元勇博士,以及他的导师艾国祥院士一起,第一次用太阳磁像仪在世界范围内监测到太阳极区的向量磁场。

    如今,作为天文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太阳物理研究正在焕发勃勃生机。我们又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截至2021年10月,中国有了自己的太阳卫星,即“羲和号”科学技术实验卫星,随后我国又发射了“夸父一号”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中国学者把自己的浪漫抛向太空。在太空里,“羲和号”和“夸父一号”联手成为中国太阳物理学家逐日研究的“双雄”。

    我自己从事太阳研究已有40余年,照亮我前行的那缕阳光,来自于我的硕士导师史忠先先生。读书的时候,他除了传授太阳物理学的知识外,还带我到南京大学向前辈们拜访和请教。后来,他出现了脑部血管栓塞的情况,拄着拐杖行动非常不便,但是也一次不落地与我到北京天文台沙河观测站继续研究工作。我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文学家王绶琯则以他的报国之志、赤子情怀,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因此,我不仅要把这些宝贵的科学精神内化于心,还要用他们的精神教育我的学生。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