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7时39分,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鸿鹄卫星、天仪33卫星及鸿鹄二号卫星顺利送入46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发射有什么重要意义?朱雀三号火箭有哪些新亮点?科普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蓝箭航天相关负责人。
液氧甲烷火箭开启批量交付的商业化阶段
朱雀二号是我国首型以液氧甲烷为推进剂的中大型液体火箭,由蓝箭航天自主研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可靠的发射服务,满足多场景下的商业发射需求。今年7月12日,朱雀二号火箭顺利复飞,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此次朱雀二号遥三火箭的成功发射,使该型号成为中国首款连续成功发射的民营液体火箭。
蓝箭航天朱雀二号火箭副总师戴政表示,朱雀二号火箭的技术状态成熟度和稳定性得到进一步验证,可靠性达到商业化发射交付要求,标志着液氧甲烷火箭量产和批量交付的商业化之路开启了从0到1的标志性阶段。
作为民商航天唯一一款完成连续发射的液体火箭,朱雀二号运载火箭为火箭后续的设计改进和可靠性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和飞行子样。“2024年,朱雀二号火箭计划实施3次发射,2025年实现6发,2026年完成12发,也就是每年都实现翻倍增长。”蓝箭航天副总裁黄河说。
进入应用发射阶段并不意味着朱雀二号火箭彻底定型。戴政透露,后续朱雀二号火箭还将利用蓝箭航天掌握的设计、生产、试验、测发全链条能力,进一步提升火箭的运载能力,明年的朱雀二号将通过全过冷加注技术、发动机推力提升、二级发动机两次点火技术来大幅提升火箭的运力,降低每千克进入轨道的成本。
目前,朱雀二号火箭已具备近地轨道1.5吨的运载能力,未来其运力将提升至4吨。
不锈钢“朱雀”或2025年首飞
中国商业航天经过8年淬火,迎来需求迭代和共振的新时期。为了适应我国商业发射服务市场的新要求,近年来,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三号”、天兵科技的“天龙三号”、箭元科技的“元行者一号”、东方空间的“引力二号”等火箭相继问世,且它们均具有起飞规模大、运载能力大、箭体直径大、一级可重复使用等特点,与我国传统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均有明显区别。
国家航天局发布的“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发展重点规划中提到,将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列为重大科技工程,多次强调运载火箭必须走可回收可复用道路,降低进入空间的整体成本。
发射当天,新型号朱雀三号火箭也正式发布。朱雀三号火箭是我国首款不锈钢运载火箭,其一次性任务低轨运载能力可达21.3吨,预计将于2025年具备首飞能力。
“朱雀三号火箭的贮箱结构采用不锈钢材料制造。火箭设置4个栅格舵作为气动操纵面,用于一子级气动减速段的姿态调整与落点控制。火箭尾部安装着陆腿,实现一子级垂直着陆与回收。未来火箭一子级可重复使用次数可达20次,可以将发射成本降低一个数量级。”戴政透露。
新火箭保驾护航中国“星链”计划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星链”计划是目前知名度最高、部署规模最大的卫星互联网星座。
中国也有自己的“星链”计划,同样聚焦地球低轨卫星通信。自2020年中国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范畴,我国已经发布了多个大型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总体规模超过20000颗,总发射规模超过1万吨,相当于发射100个空间站。
“不同于单星或者小规模星座的部署,卫星星座的运营需要不同轨道的大量卫星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部署,对运载火箭周期内的发射能力要求极高,需要具备综合发射能力的系统。”戴政表示,朱雀三号是针对中国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及深空任务需求,集高质量的运载能力、成本控制、发射能力、保障能力、运营能力于一体的全方位集成系统。目前,在不锈钢复用箭体结构优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液氧甲烷发动机多次起动、推力提升与深度节流技术、复用火箭高精度返回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攻关等方面已经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