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 健
国产科幻电影《家园·重返地球之战》顶着“集科幻、动作、战争等多种元素于一身的综合性题材电影”的头衔,号称“充满创意、情感与视觉冲击力”,却在上映20多天后匆匆告别院线,全国票房收入仅有区区129.5万元。截至影片下映前,豆瓣网站上甚至无人为其打分,称之为本年度最尴尬的国产科幻电影之一恐怕都不为过。
电影到底讲了什么故事?该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近未来:外星生物入侵地球,对地球上的人类进行寄生和思想控制。电影的主角,是未被卷入地球灾难的太空舰队陆战部队的士官姜森。他要带领自己的小队,随大部队一起夺回被外星人占领的家园。外星侵略者力量强大,人类舰队中只有姜森小队成功登陆地球。但随着战斗的展开,姜森却发觉,敌人似乎并不是被“外星侵略者”寄生的宿主,而是跟他们一样的正常人。
直到他遇到了叶雪,通过和叶雪的接触,姜森才逐渐得知了真相——根本没有什么外星人入侵和对地球人的寄生,一切都是掌握了人类太空舰队的“数字鹰”编造的谎言。不仅如此,“数字鹰”还通过AI和脑机接口对太空舰队的所有人进行了“洗脑”,让他们坚信,他们是为了夺回地球而战。在得知真相后,姜森和叶雪说服了姜森小队的剩余成员,与留在地球上的抵抗军并肩作战,最终挫败了“数字鹰”侵夺地球的阴谋。
掉队的科幻审美,难得正面评价
如果是对科幻题材比较熟悉的观众,是可以从这部影片里看到很多熟悉的经典科幻故事的元素,比如《太空堡垒》《终结者》《全面回忆》等。也正因如此,整部影片给人以强烈的碎片感,剧情不够连贯,角色趋于脸谱化、功能化。而在影片宣传阶段,大力鼓吹的战争动作大场面,也像是CS游戏现场,毫无科技感和未来感可言。从电影制作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电影制作团队不专业导致的有效投入不足。用通俗的话来说,要么是没钱但想以小博大,要么是有钱但没花对地方。不管是哪种情况,结果都只能用遗憾来形容。因为,跟那些只想以科幻为噱头来“割韭菜”的团队相比,该影片的制作团队其实对科幻题材抱有热情,但他们对科幻电影的理解还停留在上个时代。
如果说《家园·重返地球之战》以现有的水准在2013年上映,是有希望作为中国太空科幻题材电影的先驱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一笔的,就如同当年也曾经轰动一时的《未来警察》。但在《流浪地球》系列已给中国科幻电影树立了全新标杆的今天,以如此质量挑战院线,除了勇气可嘉外,恐怕很难再得到什么正面评价。
两极分化的票房,审视科幻发展
《家园·重返地球之战》并不是今年票房垫底的国产科幻片,另一部比《流浪地球2》早两天上映的国产科幻片《星球人》居然只有1.8万的票房。我们应该真正注意的是,这种票房上极端的两极分化,对于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绝非好事。
首先,应该对我国科幻电影事业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类似《流浪地球》这样的国产科幻大片,无法成为常态。事实上,即便是拥有全球发行网络、多种版权变现渠道的好莱坞,也无法保证其出品的每部科幻电影都能实现盈利。目前,中国科幻电影最为现实的盈利渠道仍然是国内票房,而在当前高度市场化的影视行业,要拍出高质量的科幻大片,高投入或许是唯一的选项。中国本土电影市场发展已经从暴涨期转入平稳增长期,每3年到5年出现一部《流浪地球》级别的现象级国产科幻大片,才是比较现实的预期。
但是,要想实现中国科幻电影的全面崛起,仅靠大片是不够的。促进中国科幻电影全面崛起,要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大背景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就需要创作不同题材、不同种类的科幻电影,需要实现为建设现代化国家播撒科学种子的总任务。其中必不可少的是有志于耕耘中国科幻影视事业的创作团队,他们要做到扩大选题视野,深耕细分赛道,认真打磨剧本,优化创作流程,善用科影融合平台,打造高质量、全类型的国产科幻影视矩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科幻影视成为中国影视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非惊鸿一现的“昙花”。
(作者系天津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