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乳腺有结节就一定会得乳腺癌?喝红糖水、吃菠菜能补铁?瘦人就不会得脂肪肝?生活中,类似这样的流言广泛流传。为提升公众健康科学素养,提高鉴别流言真伪的能力,本报与科普中国联合开设“科学辟谣”栏目,邀请行业专家对网络流言和谣言进行科学辟谣,让谣言止于智者,让科学跑赢谣言。同时,对各类谣言的产生规律进行剖析,揭示其产生、传播路径和规律,让公众对谣言的产生能有系统认知,并内化为自觉抵御谣言的能力。
============================================================
自从近日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查出乳腺结节,38岁的秦女士就特别焦虑,总担心未来的某天,乳腺结节会变成乳腺癌。
乳腺癌是指发生于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癌细胞可以通过淋巴液或血液向全身播散转移,最常见转移至骨、肺、肝、脑等重要脏器。
关于乳腺癌,人们有以下五大认知误区。
流言一:乳腺有结节一定就是得了乳腺癌
真相:不一定,有结节不代表得了乳腺癌。
乳腺结节是指乳房内结构不同于正常乳腺组织的包块,在没搞清楚具体是什么疾病之前统称为乳腺结节。许多乳腺疾病如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乳腺癌等都可能表现为乳腺结节。
乳腺囊肿主要分为单纯囊肿和积乳囊肿,一般用乳腺超声来判断囊实性。
乳腺纤维瘤为无痛性肿块,其大小与月经周期无关,一般生长比较缓慢,多发于青年女性。
乳腺癌在初期多为无痛性肿块,通常几个月甚至几年无任何疼痛感,一般质地较硬,多数单发,活动度差,有些可以与皮肤粘连,一段时间内可迅速发展。肿块与月经、情绪无关。
流言二:乳腺癌有早期典型症状
真相:不准确,乳腺癌没有早期典型症状。
乳腺癌早期不易被患者发现,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但多在癌症中期和晚期出现。
乳腺肿块: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乳头溢液: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
皮肤改变: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乳房悬韧带(又称库珀韧带)后与皮肤粘连,出现酒窝征。若癌细胞阻塞了真皮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后期可能出现乳头回缩,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同时可能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
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等来进行。
流言三:没有乳腺癌家族史就不会得乳腺癌
真相:并非如此,没有乳腺癌家族史也可能会得乳腺癌。
乳腺癌和遗传确实有一定关系。但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有家族史的人群只是一小部分。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患癌风险会比正常人更高,需要定期检查,做好预防。没有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生病多是因不良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引起的。
《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2022年版)》对于乳腺癌高风险人群的定义是“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的人群或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直系亲属如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有乳腺癌家族史;有乳腺癌病史的女性;有胸部放疗史;40岁以前被诊断为小叶原位癌、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或小叶不典型增生的女性。
除了有乳腺癌家族史,或者有卵巢癌家族史的人群是高危人群之外,以下人群也有患癌风险:长期吸烟、嗜酒;作息紊乱,睡眠不足;肥胖人群、高脂饮食;从未生育或者生第一个孩子时年龄超过30岁,未哺乳;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月经初潮在12岁之前和绝经晚于55岁的女性;绝经后长期服用激素补充剂高于5年以上的女性。
流言四:只有女性才会得乳腺癌
真相:不正确,男性也会患乳腺癌。
男性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的比例不到1%。但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最新研究数据表明,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约为1.2/10万,确诊的平均年龄为67岁。同时,男性乳腺癌患者死亡率比女性高出19%。
流言五:乳腺癌手术5年后不会复发
真相:不一定,乳腺癌手术5年后,患者的复发转移风险逐年递减,但是依然有复发转移的可能。
早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90%,经过前5年的危险期后,大部分患者能够获得长生存。在迈过5年这道坎后,有些乳腺癌患者完全放下戒心,没有定期复查,这也给了癌细胞可乘之机。
乳腺癌患者发生远期复发转移的原因与患病年龄、是否绝经、是否新辅助化疗、是否术后辅助治疗,以及淋巴结转移数目等息息相关。
规范治疗是预防远期复发转移的第一关。建议乳腺癌患者术后最初2年,每3—6个月复查随访1次,其后3年每6个月1次,5年后每年1次复查随访。
(作者系注册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健康中国行动宣讲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