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3日 星期五
让被放错地方的“资源”重回市场
□ 张自飞
垃圾分类知识图标海报。
视觉中国供图

    5月22—28日是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北京市东城区崇外街道在新怡家园小区开展了“旧物换礼物,垃圾变资源”社区专场宣传活动。居民们把家中的垃圾投放到正确的垃圾桶中,做好垃圾分类,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目前,垃圾主要从成分构成、产生量,并结合本地资源再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我国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可回收垃圾、餐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而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为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堆肥与资源返还等几种方式。

    各类垃圾有着它们不同的“前世今生”,而如何将垃圾分类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合理处置就成为一门“科学”。生活中,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疑问,旧家电、废油漆、烟蒂,这些都是什么垃圾?而想要完全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有难度的。而通过实践与分析,有的人整理出一份直观的“猪分类法”口诀:猪可以吃的是厨余垃圾,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是可以卖了换钱买猪的,连猪都不吃的是其他垃圾。

    混在一起的垃圾,想要实现资源化的循环,除了提高各类垃圾的资源属性外,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达到资源循环再利用。

    我们先看这样一组数据:1吨废纸=可再造700千克好纸,1吨废钢铁=可提炼钢900千克,1吨易拉罐=可少采20吨铝矿,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千克无铅汽油和柴油,1吨废玻璃=可生产1块篮球场面积的平板玻璃,100万吨废弃食物=可节约36万吨饲料用谷物。当处理技术不断升级后,废弃物又多出另一重身份,那就是一种随处可见又被放错地方的“资源”。

    现在对于很多垃圾处理方式,采用卫生填埋的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空气的污染,但并不能为垃圾分类治理带来质的变化。

    当居民还未对垃圾分类采取自愿、自觉的行动时,如何合理推动垃圾分类及资源再利用的捆绑就成为重点。无论街道社区、物业公司,还是其他企业,仅依靠分类管理难以获利,而作为企业也不愿介入。但当垃圾回收后,再生垃圾变为资源,那将出现质的改变,就像“跳蚤市场”将对自己产生不了价值的物品出售给有需求的人一样。而我们将物品与买卖双方进行调整,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开展相配套的体系建设,再根据分类品种建立与分类相配套的收运体系,同时与再生资源形成相互协调的回收体系,以第三方企业化模式开展运作,让垃圾分类工作不仅停留在责任上,而是以一种经济形式重新回归市场经济舞台。

    (作者系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北科安翔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科技工作者、北科科普宣讲团成员)

京ICP备06005116